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未来几年,中国零售业将迎来一波整合浪潮,市场更加集中,零售业寡头或称领跑者将现出轮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在其发布的《零售革命:中国零售业并购现象概览》研究报告中称。
报告中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零售业的并购交易金额达到人民币111亿元(合14亿美元),占中国全年全部并购交易总额的3%。 今年,中国零售业更是有望实现12-13%的增长水平,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7.6万亿元(合9500亿美元)。2007年,则有望实现14%的增长水平,达到8.6万亿元(合11000亿美元)的市场容量。
而动荡多变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将贯穿整个增长过程。
据统计,目前中国零售领域只有20%的有规模的企业处于有组织的形式,相比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85%的市场整合度,我国零售业的市场整合度还相当低。“但这也显示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空间很大,整合机会还很多。”安永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李港卫指出乐观地指出。
目前排名前100家零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这一数据也预示了未来几年并购交易的增长可能性。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压力骤增,为了攫取更多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通过并购形成的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在采购、库存管理和分销环节的效率,这些因素都将成为中国零售业并购加剧的原因。
“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零售企业可能被迫投身价格战,进一步加剧竞争。”李港卫分析指出。
伴随着“不是我吃人,就是被人吃”的并购而来的问题就是扩张,2005年,苏宁新增门店170家,北京物美新增门店51家。
但扩张并非都是好事。过去的一年,由于大卖场、大超市的过度膨胀,造成了卖场的虚拟经营。如曾经两度进入“中国连锁百强”的福建最大连锁企业华榕超市因急速扩张而突然破产,打破了“大而赢”的神话,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知名卖场、超市也走进了扩张后的死胡同。
而外资零售商的相继涌入并迅速扩张门店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并购标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实力较弱的中小零售商生存更加困难。据统计,2005年,法国家乐福在中国新增门店16家,泰国易初莲花也计划在大中城市拓展业务。
“最值得担忧的不是外资,而是内资的盲目扩张。”百盛总经理黄志强坦言,近3年来内资企业在营销观念、市场化和内部管理上获得长足进展,但在扩张布点上显得有些疯狂,目前零售业最缺的还是市场调节手段。
纷繁并购的结果就是市场集中,少数大企业从零散的对手手中争夺资源,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李港卫预测:“这少数几家市场领导者将从家乐福、沃尔玛、百联、国美等实力零售商中诞生。”
安永中国零售及消费品行业合伙人龙永雄还提醒:“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带来长远的成功。中国零售企业并购往往忽视交易成本问题,如重组成本和交易融资成本,可能影响企业未来几年的利润率。另外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交易后公司的组织结构,整合的不好,可能限制企业未来的发展。”
观点: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呈现七大变化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副司长门晓伟日前指出:“WTO‘后过渡期’国家在政策导向上将把加快调整商业布局,改善布局失衡的状态作为零售业调整的重点任务之一。
门晓伟分析说,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将呈现七大变化:一是零售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二是外资零售业加快进入将使零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外资企业将从以投资建店为主向批发收购、兼并企业转移。三是企业间兼并重组步伐加快,竞争从商品层面逐渐向资本层面发展,零售业的兼并重组形成潮流,更多企业通过上市寻求做大规模。四是零售业态将日益丰富、完善,业态创新和重组速度加快;便利店进入个性化发展,超市业态将进一步细分,专业店也将趋向细化,百货店将向精品化、专业化发展,无店铺销售在经济发达地区将快速发展。五是零售业经营空间将发生重大变化,从单纯以实物消费为主转变为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阶段,娱乐、健身、休闲形成新的服务市场,转向系统化竞争。六是连锁经营在零售业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突出,形成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的多种连锁经营形式。七是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推动零售业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