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种动物叫做蜥蜴,俗称“四脚蛇”,这种动物最有名的特点就是在尾巴被天敌擒住之后,会自断尾巴以求生存。而明基集团(BenQGroup)在面对明基移动(BenQMobile)累累亏损可能被拖垮的危险时,也使出了断尾绝招:从9月29日起不再继续投资德国手机子公司———(BenQMobileGmbH&Co.OHG),以大幅减少对母公司造成的持续亏损。 明基德国手机子公司已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insolvencyprotection),进入法定接管程序。而荷兰、巴西的控股公司也考虑申请破产保护,这意味着明基有可能全面退出欧洲通讯市场。
1、生意就是生意
据了解,从去年10月明基正式合并西门子手机业务以来的短短三个季度内,明基的运营亏损累计达到128亿元新台币。与此同时,明基的股价从35元(新台币,下同)一路滑落到17元以下,总市值蒸发了一半。最要命的是接手的西门子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由去年9月时的4.2%,下跌到了11月的2.2%,市场占有率排名也由第六位下降到第八位。明基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扭亏的目标落空,并将扭亏时间表调整到2007年下半年,然而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做出了更快的决断,并受到宏碁创始人施振荣的力挺:“停止向明基移动投资的决定是经过董事会首肯的,是断尾求生,并没有任何法律责任。”
对于这个决定,李焜耀解释称:“……努力改善成本结构,推出了多款赢得国际设计大奖的手机,深获市场好评。虽已看到初步的效果,但营运效率及成本仍然无法与市场竞争同步,短期内亦看不到大幅改善的契机,经董事会同意,我们不得不停止投资,以控制亏损。未来明基将调整步伐,继续经营全球品牌手机事业,尽快回到获利经营状况。”
明基断尾求生背后的核心问题是3000名德国员工的高薪酬水平无法降低,囿于当地法律限制无法裁员减负,而且东西方的整合进展不利,那么申请破产是甩掉包袱的唯一出路———虽然这样的代价很高昂,甚至以退出整个欧洲市场做牺牲。
2、明西的一年之痒
西门子在当初转让手机业务时,开出的条件似乎很优厚:无偿转让手机业务,还自掏腰包填补5亿欧元的债务窟窿,并向明基提供3.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成为其策略股东。看似明基拣到个“大便宜”,其实背后的水很深。西门子不缺乏管理、设计人才,为什么将手机业务拱手送人,还奉上丰厚嫁妆?事实上,仅2004年第四季度,西门子手机的亏损额就达到1.4亿欧元,虽然西门子一直努力改变,但是窟窿还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到了明基接手时,亏损额已经超过5亿欧元(约合6.13亿美元)。
看不见的窟窿还包括明基接手后可能的亏空,以及3000名德国员工的负担。这一点明基虽然已有预见,但还是太乐观地估计了形势及自己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明基一直希望手机业务能摆脱代工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品牌之路;同时借助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在欧洲市场赢得主动,并带动IT、数码产品的销售。一位明基高层去年9月曾表示,“由于收购了西门子手机,我们在欧洲家喻户晓,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再没有人不认识BenQ这个品牌。”这就是明基的如意算盘。
甚至在今年四月底,李焜耀还自信地表示,“明基合并西门子手机部门的最差时间已经过了。”而八月份,德国公司的表现给予明基当头一击:新手机无法按计划推出,延期半年,对于讲求实效和潮流的手机行业来说,这不但错过了欧洲运营商的采购旺季,更代表明基手机部门第四季没什么生意可做了。明基手机公司将破产的传言开始流传开来,只是当时李焜耀还未做出最后定夺。
3、申请破产引来纷争
为了避免拖垮明基代工事业,今年八月底九月初,明基开始分家,明基在架构上拆分为生产、品牌、手机三大事业群,如此一来,明基至少可保有一家赚钱的代工公司。在明基移动CEO尤科盟向集团报告了手机公司的近况后,董事会觉得已经无力回天,于是做出了断尾求生的决定。
早在合并之初,李焜耀承诺“一年内保障3000德国员工的工作权利”,其后甚至表示为降低成本,未来会考虑将生产转移到亚洲。而这个过程中,德国的工会一直以保护工人权利为理由,拒绝降低工资、延长工时、裁员等可能改善运营状况的办法。李焜耀本人也数次亲自前往德国斡旋,最终无果。
无法扭亏为盈,进入破产程序并无妥当。但被抛弃的员工自然不甘被当成包袱甩掉,转而指责西门子在收购事件中信息发布不准确而致其失业。然而,对明基来说,“自2005年10月1日以来,投入大量资金及管理资源,迄今亏损已达6亿欧元”,施振荣也强调“明基在法律上没有责任,明基已为此赔钱,对德国社会已有所贡献。”由于此事在德国社会反响强烈,德国总理默克尔表态说:“西门子对前员工负有责任,而且这是一项必须认真履行的责任。”迫于压力,西门子正考虑建立3500万欧元的基金来帮助其老员工再就业。不过,西门子威胁称,将不再许可明基继续使用西门子的品牌,而“根据协议,明基有权继续使用西门子品牌5年”。此外,明基还揭露,虽然当时西门子承诺给予现金补助,而至今仍有1.17亿欧元没有到账,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双方合作关系。对于手机业务,明基强调会继续在亚洲市场使用明基西门子品牌,并将在本月推出多款新机型。
记者观察:国际化抓得越紧就越抓不住
这两年,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国际化大潮,前有TCL吞并阿尔卡特手机、汤姆逊电视,再有联想收购IBMPC业务。去年,明基宣布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也引来一片惊呼声。这个收购案完全出乎大家意料,本来业界一直猜测是摩托罗拉、NEC、LG甚至是中国的波导会接手西门子手机业务,结果不但花落明基,而且是零成本收购还外带丰厚的嫁妆,一切看起来很美。
不过一年过去,当时的豪言壮语变得苍白起来。对此,德国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分析说:“明基花了上亿欧元,给中国企业好好上了一堂国际化的风险课。中国企业在收购欧洲企业时,如果盲目延续其旧有的管理模式,便很可能重蹈前人失败的覆辙。”而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要么充分信任当地的管理团队,放手一博;要么全部换血,以自己成熟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而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之后,既希望德国团队能出彩,又没有充分授权,类似于“元老会”的管理机构实际表现不佳就在所难免了。这种民主制度在现代公司中,反而造成互相牵制、延缓速度等多种不良效应,与手机这种追求速度的产业实在是格格不入。
虽然李焜耀本人十分避讳,但是破产事件对于明基品牌的伤害确实存在,而负面效应可能远没有爆发出来,对于其他中国厂商继续国际化的步伐也是一种挫折。宏碁创办人施振荣虽然将明基收购西门子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没考虑跨国文化冲击,加上小吃大风险更大,以及对西门子的了解还不够”等,但历史何其相似,当年施振荣以Acer品牌向美欧市场挺进时,也遭遇严重的挫折;直到2004年,意大利人蒋凡可·兰奇任Acer美国市场ECO,才在短短一年创造了数倍的业绩增长。
这更说明,不仅外国企业到中国需要本地化,中国的企业和品牌走出去同样需要本地化(或者称为“当地化”),而且需要更彻底的本地化才能被接纳。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