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15周年之际,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特别邀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执行院长迟福林以及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做客搜狐财经,就当前的建立公共服务体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以下是迟福林的精彩观点。
迟福林:从问题矛盾角度再做一点解释。现在讲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短缺,从根本来说还是制度安排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考虑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没有真正形成,而且还没有建立中央到地方公共服务的严格的分工体制以及在严格分工体制基础上可问责制,现在没有,是政府不到位,这就是一个制度缺陷,而且是一个突出的制度缺陷,越来越明显的制度缺陷。第二,没有形成可持续的支持公共服务的财政体制。财政功能性支出比例最大的依然是经济建设,还不能说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这个评价恐怕是过高了。第三,现在城乡是完全两元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这也是制度上极大缺陷,城市有的,农村没有。
第四,我们还没有形成公共服务的多元的社会参与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从四个问题来看,我们的公共服务从根源角度来说是一个体制问题。现在讲加快建立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服务体制,我把它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以政府为主导的,以提供基本而有公共保障的产品为责任的,以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现在讨论一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条件来建立全国范围城乡在内的最低救济制度,现在有些地方在试点,有些地方在建立,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最低救济制度。标准可以不一样,城市两百块,农村能不能一百块,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标准不一样,但是制度应当统一。我们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财力到了3万多亿,有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建立最低救济制度。现在严格地讲,这个制度还没有形成,有一些城市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但是全国范围内,覆盖城乡统一的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我是研究改革的,从改革来说,我们现在具有市场化,往深层次,啃韧骨头,打攻坚战,同时又加快公共服务体制的重大任务。上次我们提出的18条建议在网上公布了,希望引起网民的广泛讨论,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或者重大任务,这件事情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推动改革的基本动力。
主要的矛盾不是成本的问题,主要矛盾是政府转型的问题,现在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转移到为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上,即使在经济建设上有经济型的公共服务,不能再充当直接的投资者,直接的建设者。首先是政府转型问题或者主要是政府转型问题,政府要从一个主要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变成一个公共服务的主体,这是一个主要矛盾。第二,在解决这个过程中,政府才可以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抽身出来,因为在经济建设型政府过程中,逐步增大了政府自身利益扩大的倾向,政府本来是代表社会利益,代表老百姓利益,可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政府站在部门利益、站在行业利益,站在地区利益上争取这个,争取那个。这些年来,有一些地方政府与民争利的事情为什么经常出现,以土地为例,相当大的问题就是在现行的经济建设的情况下,政府的利益扩大的倾向不可避免。只有转移到公共服务了,才能够真正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为老百姓提供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上。
最近到西部调研发现一个切断,乡财县管理以后,逼着乡政府 要给老百姓搞基本的公共服务,因为基本的教育经费、乡镇卫生院的经费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乡一级政府逼着去。乡财县管这个机制的调整,对乡镇政府转变职能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政府转型的问题,是我们整个建设公共服务体制最关键的,而且这件事情本身对政府治理结构的改善会起重大的影响,如果政府就具体项目,具体利益,具体的经济指标上来,政府的利益倾向的扩大引起公共治理结构的恶化都是不可避免的。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