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敏)在升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过后,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步显现。央行昨日发布三季度金融运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速度同比和环比均出现减缓。9月人民币贷款增速也较上月下降了近0.9个百分点,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
贷款、M2增速齐降
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23%,同比增幅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比去年末高2.25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季环比折年率为13.9%,6月末这一数据为14.7%,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货币供应量同样出现明显回落。9月末,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压力状况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3%,增幅比上月低1.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74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比上月高0.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4.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92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季环比折年率为14.5%,增长幅度明显回落,6月末这一数据为17.2%.
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初显
对于重要金融指标增速的回落,央行表示,这是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节货币信贷之后取得的。今年以来,央行先后在4月28日和8月29日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在7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出现近3个百分点的下降,这种回落是很明显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赵锡军说。他认为这是上半年以来一系列货币调控政策的延迟反映。
除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外,央行还在第二季度分三次发行了2500亿定向票据,这一手段被认为能有效收紧流动性,并对部分商业银行起到直接的“精准调控”作用。
■相关新闻
9月底外汇储备达9879亿美元
本报讯(记者 吴敏)央行昨日提供的数据显示,至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6%.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690亿美元,同比多增加99亿美元。其中,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59亿美元,同比多增1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9087元人民币。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看,中国外汇储备最近两个月的增势稍有减弱:8月末比7月末增加174.89亿美元,9月末比8月末增加158.89亿美元。同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同期贸易顺差分别为188亿美元和153亿美元。
在外汇储备和顺差数据影响下,昨日人民币兑美元询价价格收于7.9015,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7.9148升值133点,为汇改以来人民币第二大单日升幅。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