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10月14日在北京召开,央行及银监会领导、国家部委负责人及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专家、国内外银行家和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就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共同探讨。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作为此次论坛的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参与直播。
中信银行行长助理张强从五个方面阐述国内银行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关系。
2006年底是外资银行金融中国金融市场最后一个小国民待遇的时期,如何引进先进理念和操作规范的同时,做好转化工作,与我们以往说的引狼入室变成与狼共舞,是银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强认为,股权合作成为中外银行对各自利益的一致诉求。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国内银行的价值提升,增加了国内银行的透明度,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吸引力,在公开发行过程当中,容易获得较高的定价基准,实现国内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的互利互赢。在几年前国际社会对中国银行存在一片质疑,但现在已经大大改观,国内银行已经成为外资银行积极寻求合作的对象。
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规范银行各机构的运行机制,实行全方位的良性互动。业务合作也是双向的合作重点,国内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有选择的同不同的战略者进行合作,比如说中国银行业现在比较落后的区域和领域,包括信用卡、公司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和私人理财、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系统建设方面,可以与战略投资者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战略投资者直接向国内银行派出管理团队,定期培训中方的管理骨干,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审慎的看待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关系?
1、与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关系。目前来看,我们国内银行业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合作体系,国内银行和战略投资者终归是不同的利益主题,虽然有一定的利益,但长期的利益还很脆弱。短期看,由于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股价有很大的增值空间,但一旦上市成功,双方关系的脆弱性将马上体现。当股价上涨,战略投资者处于集团利益整体考虑,可能马上变现,不可能保证战略投资者永远不出售。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和国内银行的不断成长,中国银行最终要走向国际市场。所以外资银行把国内银行当成潜在的竞争对手,股权换技术自然是有所保留的。
2、中国银行面对战略投资者股权收购的潜在威胁。现在20%的控股比例是外资银行无奈的选择,从长远来看,外资银行是希望占中国银行主要股份的控股权,对于这一点中小股份制银行资本数量偏低,历史负担比较轻,非常容易控股,所以面临更大的控股压力。
3、国有银行改革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和上市成功构建了国内银行发展的模型,而这仅仅是国内银行发展的起点,并不是结果。
4、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认真考虑在树立以我为主的角度上,掌握对于引资的主动权。首先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不是要被吞并,而是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国银行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建立起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必须树立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实现战略投资者的引进。
5、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国内银行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根据国内客户需求,以优秀的服务品质打造一流的中国金融品牌。需要加强立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与强大的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国的银行业整体上处于弱势,国家的开放政策和监管规则,要注意在不违背WTO承诺前提下,适度保护中国银行,避免全部收购。此外要创造国内外银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外银行享受待遇不利于银行间的竞争,所以应该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营业税税负,统一中外资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税率,避免国外银行享受超国民待遇。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3。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