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10月14日在北京召开,央行及银监会领导、国家部委负责人及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专家、国内外银行家和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就中国银行业未来五年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共同探讨。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作为此次论坛的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参与直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表示,在产品创新方面,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在体制创新方面,更多是政府承担这方面的职能和责任。
首先,债券市场正在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主要是想告诉大家,近几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应该说在最近这几年当中,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走的是比较快的,尤其是最近发展速度和质量都是很快的。从如下几个方面看出:
1、债券市场的规模。规模扩大的非常迅速,债券的发行金额从1998年的2645亿,到05年已经是达到44000亿,也就是说每年的平均增长是40%左右。债券的余额已经从1993年的2343亿增加到2005年末的7.2万亿。每年的增长是33%,到今年的8月末,市场债券余额已经是8500亿,我前面所以用05年的数字,每年的比较有一个年均增长,因为今年还没有过完。
2、从交易数量来看,增长也是非常快的。98年债券回购是1.4万亿,05年增加到18.2万亿,年均增长是44%,现券的交易,在98年是6000亿,到05年是6.3万亿,年均增长是40%。大家从市场的发行规模,从市场的利润规模和交易量,可以发现市场的速度非常快。
3、从债券的交易品种来看,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六年以前,基本上是两种债券或者三中债券同时放债,现在增加到了7类11个品种。
4、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也是迅速的扩大。从我们所监管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来看,刚刚建的时候也就是97年,只有16家存在于这个市场。到今年的8月末,已经增加到了6016家。其中有近1000家是金融机构,其他都是非金融的工商企业,或者说都是机构参与,增长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从现在我国债券市场,从它的容量看、规模看,当然这里面,因为里面包括一部分2万多亿元的央行票据,当然这主要是为了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操控所发行的债券,如果把这部分扣除,在一年期以上的债券,也应该有8000多亿,跟4万亿市值的股票市场,两者可以说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整体当中两个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债券市场确实从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市场,发展成为当前整个资本市场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我国债券市场为什么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面,得到比较快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市场的创新和改革。从改革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就是改革原来的市场发展模式,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走过一些弯路。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一些企业债券因为到期不能兑付而出现的小小混乱的情况。除了出现这些情况以外,从我们的发展思路来看,在观念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就是忽视了债券产品的属性,错误的把债券市场定位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场内交易市场,这在很长时间里面,观念上是有问题的。
债券本质的属性和股票是不尽相同的,债券作为固定收益的证券,收益相对独立,而且收益率一般也不会出现绝对的起伏,投机的空间相对比较小。从某种意义上讲,获利的空间也并不是很大。所以这种品种,适合于拥有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去持有、交易,这是债券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对这个市场的定位还是有一些问题,当然把它定位为面向个人投资者,这种问题和思路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因为从我们国家最开始解放初发行公债以来,基本上把这个市场投资对象定位是个人支持国家建设的行动,以后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但实际上,从真正意义上的债券本身属性来看,应该定位是机构投资者,但这个问题有所忽视,并由此产生了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在这种思想和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于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品种,对它的发债顾虑比较多。这些产品面向个人以后,我刚才说过90年代也曾经出现过,造成许多个人去砸柜台的现象,如果你把主要的投资者定位个人的话,这个问题就必然会导致监管不严格管制、不严格审批。在规模上,控制的不严格,这也是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从整个产品的结构来看,客观上就造成了整个债券市场的产品品种以国家信誉和准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债权。在三、五年以前,真正属于企业信用的债券品种,它的比重也就是4%,有时候甚至4%还不到,只有2%。这实际上影响了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改善我国的融资结构的方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实际上,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发展的思路认识,并且进行反思,对改革的模式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是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也吸收和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发展的一般做法,这样就使我们在发展思路上,得到了调整。在现在的各个发达国家和部分的新兴市场过程,债券市场发展的一般做法通常,一个是债券发行管理主要是程序性的,同时以必要的信息披露为进入要求,以场外市场为主体,交易主要是在场外市场进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当中占主要的比重,政府分工协作进行有效的监管。
国际经验在后面发展被我们所广泛的借鉴,使我们对债券市场的定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从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以后,我们就把这种认识用来指导市场的发展,包括把市场投资的主体定位机构投资者,我们反复的强调,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机构投资者市场,也包括在交易方式当中,我们更多的采用国际市场当中比较适用的交易方式。并且,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和约束的机制。可以说,在改革的方面,主要还是从市场发展的思路上进行上面的协调。
这个创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积极的推动产品的创新。在产品创新的过程当中,重点是放在以信用为基础的非政府性产品。这几年,我们所推动的债券产品的品种,基本上都是属于非政府性为基础的产品,比如次级债,就是以商业银行的信誉为基础的品种。像去年推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最后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这实际上是以企业(商业银行、银行)所拥有的资产价值为基础发行的债券。这两年当中,这一类新的产品,非政府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已经发行了5000多亿,这个量应该说是发展的比较快,使得原来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产品比重有了比较快的提高。前面说了,八几年2%,后来慢慢到4%,实际上现在算下来,已经不是这个比例了。这是一些基础性的产品,同时在产品创新的过程当中,为了促使债券市场的交易流通,提高它的流动性,也推进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比如债券的远期等等。
2、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主要包括:
(1)发行当中的制度创新。我们在一些新的产品开发过程当中,逐步的淡化行政审批的功能,增加通过备案等等方式,来进行发行管理。
(2)信用评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新的尝试。在过去所有发的国债、政策级金融债,基本上没有信息披露,或者说是完全没有信用评级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因为这些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本身这个问题也不是很突出。但随着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产品推出,信用评级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个制度也在这两年逐步的建立起来。另外为了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培育机构投资者,在去年还推动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做市商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创新,同时也使得市场的运行架构逐步的趋向于制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这个过程的回忆,我感觉创新确实是我国债券市场能够取得比较快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将来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在今后市场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考虑要继续推动市场的创新和改革,在推动创新方面,我们要更多的注重于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产品创新方面,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在体制创新方面,更多是政府承担这方面的职能和责任。同时在推进市场创新方面,我们也考虑应该进一步丰富市场的产品种类和信用层次,逐步使得债券市场能够满足更多的投资者和更多的筹资者的需要。
比如说,今年我们也先后推出了支持一些商业银行在补充资本的产品方面进行了创新,这实际上是满足了他们通过债券市场进一步补充资本的需要。今后,可能在金融的衍生产品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的支持创新和改革,对他们能够锁定风险、控制风险,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搜狐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3。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