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国移动以总市值1328.8亿美元超过沃达丰,成为世界电信业的一哥。二者的此消彼涨,是新科技与旧科技的对决,是世界级老牌蓝筹公司与新兴市场后起之秀的对决,意义十分深远。
陶冬/文
2006年8月10日对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寻常的一天,但对中国移动却是里程碑式的时刻。 这一天,中国移动股价达到33.42美元,以总市值1328.8亿美元超过沃达丰,成为世界电信业的一哥。中国移动的用户人数全球第一,网络容量全球第一,公司规模全球第一。鼎盛时期的沃达丰是电信界的王子,对于初出茅庐的中国电信企业,曾是那样地可望不可及,遑论超越。
沃达丰与中国移动的此消彼涨,意义十分深远。这是新科技与旧科技的对决,是手机视频会议与传统短信业务的对决,是发达市场追求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与发展中国家追求市场扩张的对决,是世界级老牌蓝筹公司与新兴市场后起之秀的对决。在这场对决中,中国移动凭借“小米加步枪”的短信业务和不断渗透的国内市场,击败了3G翘楚、跨国电信巨人沃达丰。
中国移动2006年的市盈率为16.4倍,预计2007年为14.5倍,远远超出沃达丰2006年的11.2倍以及2007年的10.9倍。投资者对中国移动的信心,明显高过沃达丰,因为前者在今后三年的收入增长(CAGR)为10.3%,而后者仅有3.9%,前者的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为26.8%,而后者仅有15.5%。中国移动的股价自2004年1月起上升了122%,同期沃达丰股价下跌18%。
将中国移动与沃达丰相比,未必完全合适。毕竟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增长动力不同。沃达丰的2G市场已经饱和,收入增长来自客户向3G的过渡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收费项目。沃达丰实行的是全球战略,通过资本杠杆向海外市场扩张,不过除本土之外并无垄断地位,竞争相当惨烈。
沃达丰股价在2000年时曾达398便士,而今天只有114便士。这里不仅可以看到IT泡沫破灭的遗迹,也凸显着3G业务的尴尬。笔者看来,3G开发是现代版的闭门造车—技术主导、推广不力。在创意上其实发明甚多,不过在吸引客源上却始终不得要领。内容开发是3G的另一致命弱点—真正为消费者带来重大方便、令他们心甘情愿付费的产品太少。缺少规模效应,成本自然高昂,内容供应商积极性也就不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看来,工程师们发明新玩意,希冀人们蜂拥而上自愿改变消费习惯的想法过于天真。通过手机订花或者在闹市行走时开视频会议的消费者其实不多,愿意付费消费的更少。
3G运营商营销出师不利,腰间却挂着两块沉重的石块—3G牌照费用以及市场推广开支。欧洲当年颁发3G牌照时的巨额费用,成为电信商的财政噩梦。沃达丰一家在欧洲十国便缴付了222亿欧元的3G牌照费,对公司现金流状况的影响可以用“灾难性”来形容。同时,沃达丰在将客户由2G推向3G的生死之战中,市场推广开支占其非人员/资本支出的比例达到60%,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是中国移动不必背负的包袱。中国只有三成消费者拥有手机,新客户、新业务、新话务,足以支持目前的公司盈利,从农村到彩铃,从WAP到即时通信,商机处处。除夕一夜的27亿条短信,足以使中国移动的海外同行们眼红。这证明高科技与低科技的含金量是相对的,也揭开了中国移动22%净资产收益率(ROE)的秘密。
笔者对3G业务并不感到全面悲观,只是新技术的崛起以及新生活方式的流行必须假以时日。日本是3G推广最成功的国家,3G用户已占手机用户的八成,证明3G推广是可以成功的。GPS卫星定位在许多国家迅速走红,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好的、真正有用的服务付费,且看类似概念如何应用到手机上。苹果在iPod、iTunes等电器融合上进展良好,移动通信产品很快会推出,可能在电信与娱乐之间辟出一条蹊径。
中国在3G业务上起步迟缓,WCDMA、TD-SCDMA、CDMA2000之间的制式之争,拖累了相关的基础建设以及产品推广,销出的3G手机也多被当作2G手机使用。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天的3G技术,较两年前更加成熟,设备成本大幅下降,可提供的内容在增多,手机的质量及选择范围有明显改善。起步晚,有时意味着避免前进路上不必要的弯路。中国在3G业务上,很可能再演2G发展上的后发优势。
不过自满是要不得的。中国每月新增2G用户650万人,而印度已经升到每月500万人。印度的市场拓展空间可能比中国还大。中国移动背后,也有追兵。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liuly@p5w.net。(《新财富》2006年10月号最新文章)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