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楼/文
    “十一”假日楼市,没有什么喜讯传出,“金九银十”也没能成为地产商的救命稻草。经历了近两年来房价的高歌猛进,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投资客、部分自住客(2004年以前买房者)都获益匪浅。 但欢宴过后,总得有人为这场饭局埋单。
    200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的偏热现象,房地产业堪称“罪魁祸首”,同时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也对其他产业形成了资源“挤出效应”,毕竟我国目前首要任务是工业化,其次才是城市化。与急需发展的重工业相比,房地产业虽然是支柱产业,但却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梦工场”。
    对金融体系而言,房地产业的时热时冷,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去年某城市调控后,曾出现部分投资客拒绝还贷、甚至放弃房子的现象,因为首付20%,但房价跌幅已超过20%,也即说房子总价还抵不上贷款。如此一来,银行只能认倒霉,形成不良资产。其实个贷方面的违约风险还算是低的,如果开发贷款出现问题,银行可就惨了。而宏观调控一波强似一波的情况下,大批开发商或者主动退出或者被迫破产将势不可免。房地产业蹿得越高,银行业可能就摔得越重,因为两个行业都非常依赖对方。
    地方政府当然是房价飙升的受益者,但接下来的日子却难过了。首先,去年“国八条”中的问责制终于动真格,违规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其次,随着土地监管的加强和权力上移中央、“9070”的实施、土地经营的“收支两条线”,地方政府从土地上创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对老百姓来说,似乎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可能愁者多于喜者。所谓喜者,应该是那些2004年之前购房者,至今绝大多数的房子都增值不少,尤其在房价较高的城市,百万家产群体甚大。所谓愁者有三种人,一是所谓的“房奴”,被购房热潮挟裹而超前消费,还贷压力巨大,且利率连续上升;二是那些在楼价高位期入市,现在资产贬值;三是尚未购房群体,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机会,眼睁睁看着房价飙升,买房梦越来越缥缈。另外,还有种喜忧参半者,即已有一套产权房(包括房改房),但房子老化且面积局促,虽然升值不少,但还须筹资进行居住升级。
    市场潮起又潮落,目前出现的部分楼盘的价格调整亦属正常。所幸楼市并未“硬着陆”,但还是需要有人为之埋单。(作者为资深地产评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