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称尚未收到印官方信息;各方对此表示担忧
本报记者王晴发自北京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两天再次被传言困扰。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相关政府部门提议起草一项外国直接投资(FDI)审查政策,其中将首次把中国列为“存在威胁印度安全的敏感国家”。 据报道,新政策拟规定,对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都需经过安全审查。
不过,上述消息至今未得到印度官方证实。昨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商务处官员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还没有收到相关官方信息。并非商业考虑
到目前为止,印度政府还只是有选择性地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进行限制。例如,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港口、航空、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可能会被否决。
据报道,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建议敏感行业、敏感地区以及外资来源地三个方面审查外资进入。在敏感行业方面,新政策计划将医药、数据处理、冶金、IT硬件、石油勘探、石油运输、石油精炼和消费产品等重要领域都包含在内。
中国则是因被认为属于“敏感国家和地区”,而被建议纳入限制范围。据报道,印度政府新的方案是对所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投资从安全角度进行筛选,另外阿富汗、中国台湾和朝鲜也将被列入“敏感名单”。
对此,印度外交部认为,上述行动的实施如果不是基于普遍应用的适当原则,将会影响印度与相关国家关系。
对于这项可能的政策,一些希望来中国投资的印度企业表示忧虑。印度最大的企业Reliance Industries
Inc表示,希望政府松动对中国投资以展开双方技术合作的限制。而在政治界,印度共产党希望印度政府解释为什么“中国投资基础设施会对印度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中国驻孟买前总领事、印度问题专家郑瑞祥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想扩大对印投资,但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印度人为地设置了很多限制,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在于印度政府的政策,而并非出于商业考虑。
印度企业界还担心,印度对中国公司一再设置障碍,可能会影响到印度公司的在华利益。
郑瑞祥表示,目前印度在中国的FDI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IT市场非常适合印度企业,但印度IT业在进入中国市场过程中,同样面临其他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若在政治上形成偏见,这对印度公司的打击会是灾难性的。
据报道,预计2007年,中国IT服务市场将达270亿美元,印度公司能获得较大的份额。
2006年是中印的友好年。据新华社报道,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在北京会见印度共产党代表团时表示,进一步加强中印友好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有益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方将积极推动中印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郑瑞祥表示,印度对中国投资采取的歧视性政策,与中印友好年的宗旨不符,印度对中国的猜忌心理不利于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截然不同的待遇
中国资本曾多次遭遇来自印度官方的歧视性政策。目前,中资公司在印度设立办事处程序繁琐,最少要耗时两三个月以上,时间长的要6个月至1年。
此外,印度对在敏感领域的投资极为小心翼翼。在印度第一大电信运营商Bharat Sanchar Nigam
Ltd(BSNL)价值48亿美元的GSM项目招标中,中兴通讯和摩托罗拉率先出局。在此之前,印度政府已经因安全方面的顾虑推迟了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印度的投资计划。
除电信设备之外,印度政府对其他敏感领域的中国公司也心存戒备。2005年,香港和记黄埔参与印度孟买和金奈两个城市的集装箱码头开发建设项目投标时,遭遇印度军方和情报部门的无端猜忌和阻挠,理由同样是“影响国家安全”。直到目前,和记黄埔公司也未能得到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所做出的参与竞标许可。
目前,中国是印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的第十一大贸易伙伴,但中印间的投资却依然显得冷清:有数据表明,到2005年6月止,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只有2633万美元,位居在印度投资的100多个国家的第60位。有报道称,目前有150家印度公司参与了中国近2000个工程,但在印度只有50家中国公司。
但在投资中国方面,近两年印度大型公司则多有斩获。继 TCS、Infosys、W
ipro等印度三大软件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后,印度国家银行目前已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开始对印度企业和试图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05年,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控股华菱集团,进军中国市场。
据印度《金融快报》10月13日报道,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调查,56%的印度人和46%的中国人认为两国合作大于竞争。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