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调查一下当今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至少在我身处的城市中,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是生活得最为滋润的。这不仅仅缘于众多家长为了使下一代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而倾其所有地进行智力投资,更缘于不少民办学校优越的“出身”,缘于这些学校不费吹灰之力继承来的名校品牌效应,缘于它们全盘接受过来的,其他学校需要奋力打拼多年也未必能够获得的那份昂贵的“符号资本”。 自然,谙熟内幕的人都知道我说的不是那种完全由私人出资(或融资)建立起来的民办学校,而指的是那种完全脱胎于公办学校,一边完全享受着国家优质资源,一边又在接收家长高额赞助的“假民办学校”。正是它们的存在,搅乱了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导致了办学中的不公平竞争,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中饱了部分教育机构、教育官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公囊”与私囊,使多少本应享受免费的学生和家长,只能望“法”(《义务教育法》)兴叹! 早些时候,央视“焦点访谈”曾对重庆、江苏等地的部分“假民办学校”曝过光。其实与此类学校大同小异的学校,差不多各地都有,在普教界(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蔚为壮观。就我所在的这样一个教育不发达而经济又落后的中等城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假民办学校”,或在公办学校中搞“一校两制”设立高收费班级的学校,已远超过两位数。更让众多家长无奈的是,这些学校的前身多是本地区教育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对较好的知名学校,它们的一夜“蜕变”(化“公”为“民”),换来的是学生学费(或称“赞助费”)的数十、上百倍的增长。尽管学校还是那座学校,教师还是那些教师!而那些按国家标准收费的公办学校,基本只剩下一些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生源严重不足的二、三流学校。远离这些“假民办学校”,就意味着远离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虽说这类学校在收费上高得惊人,却挡不住门庭若市、财源滚滚。 这类戴着“红顶子”的民办学校内部体制和运作状况如何?据内部人士透露,这类学校教师的人员性质却完全还是“公办”,一如既往地领国家薪水,享受公费医疗、养老保险、住房津贴。原先属于国家的那些教育设施他们依然在无偿享用,学校领导层也依然完全由政府任命。至于巨额收入,这类学校已有一套潜规则:一般都化作了三份,一份上缴教育行政部门(所作何用不详),一份用于改善本校办学条件,还有一份用于提高本校领导、教师的待遇。看起来倒是件“三得利”的事情,至于这份快乐到底建筑在什么基础之上,不知道有没有人认真地思量过。 享受免费的、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义务教育,对相当多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已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一纸《义务教育法》,也在某些学校的精心设计、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放任自流(甚至暗中相助)下,终成了“看上去很美”的摆设。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