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0月20日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副司长李国勇20日在京指出,中国目前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中,铁路直接面向市场的融资数量不到10%,除另外28%来自国内银行贷款外,其余62%均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本金投入。
据新华网报道,李国勇在出席此间举行的“2006中国轨道世界大会”时说,资金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狭窄,对社会资金利用有限是束缚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问题。
他说,中国铁路建设的资金需求与供给“缺口较大”,无论同国内其他基础设施行业还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铁路行业的资本金占用比例都相对过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公民出行需求的增加,铁路、航空与公路交通间的竞争正在加剧。近年来,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航空企业和以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高速公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从证券市场募集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与会专家认为,这不仅促进了航空和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也对铁路建设资金短缺造成了巨大压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0年,中国铁路网营业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左右,而铁路建设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比“十五”时期翻一番。李国勇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尽快打破铁路融资的瓶颈。首要问题就是行政计划手段过强,缺乏对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介入铁路建设领域的正确引导和支持,结果导致系统外的民营企业基本无法进入铁路建设领域,民营经济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严重不足。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员李开孟表示,政府的参与绝不能仅限于单个线路的资金支出、资金提供者,而是应该作为国有资本的经营者,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依靠政府优势,调动各种融资手段。
李国勇还强调,中国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规范铁路投资主体的决策范围、决策权限和责任,其结果就是导致投资者对经营效益的好坏不直接承担责任。由于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与设计单位及设计鉴定部门没有直接利害关系、铁路建没项目的投资回收并没有与项目效益直接挂钩,故意抬高建设成本与投资规模超出计划的现象屡有发生,而经营风险则限于真空状态。
专家建议改变目前铁道部集中投资的状况,加大铁路局的投融资权限,赋予铁路局完全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使其能够独立地、灵活地从社会上筹集各类建设资金,自由地进行新线建设和对运管范围内的各种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
官方统计显示,铁道部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后,铁路建设的融资结构已开始显露“改善迹象”。2005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89.16亿元,铁道部投资完成753.18亿元,虽然占投资比重高达84.71%,但已比2000 年下降4.88个百分点。同期,地方政府及企业完成119.5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倍。(程云杰刘劼)
(责任编辑:单秀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