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流通时代,国资系统上市公司的股权管理也正在发生变革。
10月20日,上海一家国有控股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早在8月下旬,上海市国资委就下发两个相关文件,以期在全流通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上市公司的股权规范管理。
8月24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了720号、721号两份文件,即《关于报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的通知》和《关于本市国有控股股东证券账户情况调查的通知》。
文件规定,有关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和基本账户情况报送的最后期限是9月30日。
其间有权威人士称,文件所部署的工作内容仅仅是上海市后股改时代国有股权管理体系变革的开始。
管理变革
“9月30日前,我们已按照国资委的要求报送。”上述控股集团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全流通时代,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原来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
股改前,上海市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大都集中在市国资委的账户下统一管理,任何股权变动都必须经过国资委的审查和审批。
但全流通后,这些国有股权将由上海市国资委释放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证券账户中,而国有股东的股票账户移至证券公司。
也就是说,全流通后,上海市国资委不再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所以,如何对国有股份进行有效管理变得迫在眉睫。
据悉,国资委的账户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开设证券账户的,要将所有账户的情况上报;二是没有开设账户的,要明确报送开设的具体情况。
根据通知,国有控股集团可以自行选择证券公司,上海市国资委将根据实际情况,相对集中存放,以便于掌控。
在券商选择方面,大体要求是“总部在上海的,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开设的账户主要集中在国泰君安、东方证券、海通证券以及上海证券等。”上海本地一位券商人士称。
与此同时,上海市国资委正谋求与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共同研究一套远程监控系统,以便及时监控账户中国有股权的变动情况。
而对账户的调查仅仅是个开始,“账户调查和最低持股比例的确定是两项基础性工作,这两张调查表反映的情况不仅是风险调控的依据,将来还是业绩考核的依据。”
“新的管理模式还在探讨当中。”10月20日,上海市国资委的人士告诉记者,全流通时代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才刚刚开了个头。
持股底线
同时,消息人士称,上海市方面将根据不同产业和具体上市公司的情况,确定国有控股的最低持股比例。
早在股改伊始,国有股大股东的持股底线便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2005年8月23日,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第四条意见明确要求,“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应根据国家关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性调整的战略性要求,合理确定所控股上市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
上海市国资委人士称,结合国资布局和结构性调整的总体原则部署,上海72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在领域关系到上海经济命脉,对上海经济安全运行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上市公司,必须保持50%以上的绝对控股比例,例如申能股份、上海机场、上海汽车等。
第二类是属于控股集团主业范围,或对控股集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上市公司则被归于相对控股范畴。
第三类是上述两类之外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就是国有成分将来可以退出的,上海方面不作最低持股比例方面的要求,但是要求控股集团必须预留一部分股权,用以解决职工权益问题。
在股权分置时代,国有股权的转让主要以协议方式进行,职工权益可以在协议转让的谈判过程中加以明确和保障。但是,在全流通时代,市场化并购成为主流,国有股权的转让通过市场行为进行,而原有职工在身份转变后应该获得的权益并不会在市场化入主的新股东考虑范围之列。
所以,在这次报送的最低持股比例表格中,上海的控股集团如果准备放弃上市公司控股权的,必须同时明确注明准备预留多少股份,用于解决上市公司性质变更后职工的安置费用。
这也是国资系统在全流通时代必须考虑的难题之一,上海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
按照要求,72家上市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将由市国资委审核确定,并择时向市场公告。
10月30日,上电股份(600627.SH)的二次股改将进行相关股东会议的表决,在对价增加到10送35元之后,通过的希望很大。
“目前,上海国资统计口径的上市公司股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部进入股改程序。”上海市国资委的人士称。
<日期>=2006/10/23
<来源>=北京
<栏目>=财经
<作者>=方原
<标题>=央企主辅分离过半国资委拟再颁“督战令”
<标题2>=
<正文>=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辅分离工作小组分外忙碌。他们正在对该中心的主辅分离方案进行讨论与设计。
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资委的要求,作为央企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把“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与服务,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作为主业,而其他相关辅业将以一定程序退出。
一位央企人士透露,最近一个月,国资委给有关中央企业打了几次招呼,要求没有上报主辅分离方案的尽快上报,方案获批的要加大实施力度。
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国资委将在年前的适当时候,颁布三条新规,以加快央企辅主分离的进度。
进程过半
10月18日,本报记者从国资委有关部门了解到,80余家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及实施方案得到审核批复,实施方案中涉及改制单位5000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00多万人。这就意味着,央企主辅分离这项浩大的工程,已经进展过半。
虽然如此,国资委的步伐并没有放缓。两周前,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副局长李燕斌一行来到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部,就公司主辅分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辛保安在作情况报告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华电集团基本符合主业集中在“与电力相关的煤炭等一次能源开发”的要求,主辅分离顺利,近一半辅业得到了安排。
熊志军即表示:“华电集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认识到位、措施得力,符合国资委的部署和要求。”
另一家央企广东核电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集团公司专注主业,已经从之前涉及的商业与房地产领域全身而退,同时取消了全部三级以下的子企业。”
据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央企辅业改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央企业近2000户辅业改制后,经济效益由改制前一年亏损8.2亿元,到去年盈利为11.2亿元,企业净资产也由改制时125.5亿元,增加到200亿元,增加了28%。
但也有央企人士告诉记者,央企主辅分离推动也存在着诸多困难,行动“稍嫌迟缓”。国资委对160余户中央企业的调查结果,似乎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目前,中央企业存在4个或4个以上主业的企业有53家,占全部央企的28%,最多的有8个主业,且不少企业的主业之间关联度很小;同时,央企之间投资结构趋同的现象也很严重。
三项新规
国资委有关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底全面完成央企主辅分离。今年底之前,将出台三项政策,“快步而和谐”地推动央企主辅分离。
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计划中的三大政策为,一是加大引进战略投资者力度;二是对职工持股和经营者持股立规;三是保证产权转让有序进行。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有关人士指出,引进外部投资者,主要是为央企辅业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
此外, 将对一些规模偏小、业务重合的企业进行合并,对产业关联较大的企业进行新的组合。
对于辅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处置,国资委要求,尽量做到进场交易。
记者从国资委有关方面了解到,在中央企业超过8万亿的资产中,有8.1%的资产属于辅业资产;1000万中央企业的现有职工中,有近三分之一属于辅业单位职工。这就意味着,仅中央国资,就有6000多亿元的资产、300多万企业职工的“减肥”任务。
“大约有50余家企业的主辅分离任务比较重。”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人士告诉记者,“而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三家企业的辅业改制任务占到了全部央企辅业总量的55%左右,解决了这三家的问题,就完成了央企辅业改制任务的一半。”
据透露,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已被国务院列为央企辅业改制的三家重点试点单位。中石化集团提供的数字显示,此前中石化已累计改制300余户单位、分流3万职工;中石油在去年底亦完成了50户单位的分离改制。
“但是,仍有一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进展相对迟缓,有的还没有上报方案,有的上报实施方案中主辅分离改制分流规模较小。今年下半年,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工作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任务还很艰巨,难度也很大。”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