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贩:我们只为谋生
●“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为啥城管专管我们穷人,还这么狠?”
北京,晚上7点。在达官营公交站过街天桥上,记者遇见了刚把袜子摊摆好的王大妈。说到城管,她眼睛湿了:“家里确实太难了。 我是个工人,俩孩子都在上大学,单位那点儿工资哪够?只能靠每晚摆摊补些家用。要是碰上那帮人,就倒大霉了。和明抢没啥两样,东西丢了不说,半个月工资都得搭进去。”
一旁卖书的小伙子接话道:“现在不是流传‘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这种说法嘛,城管执法对象都是像我们这样的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我挣这点钱,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小伙子不明白,偷税漏税的大款那么多,为啥城管部门偏对他们这些弱势群体管得严,下手狠。
小商贩们的东西被城管收缴后,还能要得回来吗?李大爷老两口都没有退休金,他们在八里庄摆摊卖杂货,问他敢不敢跟城管往回要东西,大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想都别想,可别再找麻烦了。我俩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李大妈在一旁轻声说:“头回被缴,我们也去找了,可人家不受理,还追着我们要罚款。”
杨师傅在地铁口蹬三轮车,车被缴了好几次。“缴就缴了吧,半个月的活儿白干。我不会去要车的,就我那车,还不够打点的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30户小商贩,有25户曾尝试过,只有3个人要回了东西,却也着实花了些钱。李大爷和杨师傅都不明白,单是收缴物品对于城市管理又能起到啥作用?
市民:小摊点很方便
●小商贩们方便了百姓生活,居民支持率高
“当然方便生活啦。”朱女士家住北京通州梨园,谈到小摊点,她感触颇多:“像我这样家住通州,生活配套设施不如市区,有时候想出门买点水果什么的都得走好长一段路,要是晚上,就更不方便。有了流动小摊点,不仅方便了生活,还为小区增添了人气,挺好的呀。”
小姚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提起公寓门口街道两旁的小摊位,她赞不绝口。“我们宿舍门口道路两旁的摊点应有尽有,食品摊、水果摊、日用品摊、书本摊,东西都非常便宜,符合学生消费水准。”
刘老伯特别怀念六七年前家门口每逢早晚就格外热闹的小摊点。“早晨有卖菜、卖水果的,又新鲜又便宜。晚上摆摊的更多,卖衣服卖吃的,还有老太太来卖自己纳的布鞋,即使不买什么,去逛逛也很有意思。”在他看来,现在没有小摊,既不方便也没有人气。
在受访的50名居民用户中,有45名用户表示支持小商贩在符合有关法规的前提下营业。在许多老百姓看来,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商贩所经营的大多是蔬菜、水果、简单日用品等,他们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他们满足或方便了市民的需求。
对于目前城管执法的方式与效果,绝大多数受访居民持反对与疑惑态度。有人表示,城管执法出发点可能没错,但方式方法欠妥帖,也没有成效。有的人则激烈反对:“打人、砸车、抢东西,太粗暴了!”多数人对受到城管驱赶的小商贩表示同情:“挺不容易的,挣点小钱维持生活,城里人应该包容些,即使管也不能动手呀!”
专家:重在疏导
●不仅要法制,还需善治,和谐社会要有“人情味儿”,对弱势群体谋生应降低门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城管人员对流动商贩“穷追猛打”的做法,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背道而驰。“不会有哪个白领愿意到街边摆摊,除了城市下岗工人,就是进城的农民,总之是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他们宁可遭辱骂、挨打挨砸也坚持‘打游击’,多半是为了生计。”
“我们应该承认贫富差距,并且有包容心、同情心。即使在世界上最发达、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是纽约还是巴黎,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和跳蚤市场,给城市个体经营者谋生创造条件。”
放松对小商贩的管理,会不会导致偷税漏税呢?周教授指出,从国家税收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个经营群体提供的税额微不足道。“而且征税是有成本的,以前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在农贸市场每征一块钱的税,相应地需要拿出一块钱的征缴管理费用。与其从他们身上征点小钱儿,还不如多抓几条‘大蛀虫’!”
流动商贩是城市商业的“末梢神经”,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对他们的管理,重在“疏导”,而非“堵死”。周教授指出,首先要降低他们的从业门槛。其次,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场所,国外有很多自由市场每天只收一两元的管理费,值得学习;再次,要完善法律法规,小商贩们要依法经营,城管人员也需依法执政。
“咱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容易知足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政府在做一些决策时,不仅要注意法治,还得强调善治,要以人为本,惟其如此,才能缩短与‘和谐社会’的差距。”周教授最后说。 ( 郑立捷 曲哲涵)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