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黎明 广州 佛山报道
    广东东莞徐福记公司采购处处长助理宋小姐很忙,因为她所在的部门已经从60人减到了30人。
    减员是公司为消化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整个广东工业企业其实都面临这一形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升了0.9%,购销差为2.5个百分点。
    然而,广东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却仍在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
    比如,包括徐福记在内的广东食品制造业,上半年实现利润约23亿元,同比增长了54.5%。
    事实上,这种“高进、低出、利增”的局面在广东已经持续了3年多,而在此过程中,广东工业利润也获得持续增长。这似乎成了一个难以解释的谜。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个调查报告,揭开了谜底。
    调查显示,受影响的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通过各种方式,极力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产成品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并已经取得了实效,徐福记就是一个例证。
    调查同时也表明,在大部分行业普遍利润流失的情况下,一些上游产业、垄断企业却获利颇丰。此外,在整体风光的背后,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陷于倒闭和濒临倒闭的边缘。
    高进低出利增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4%,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升了0.9%,购销差为2.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了广东37个大类行业的相关情况。这37个行业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全面上涨,有12类的涨幅超过5%,占32.4%;其中,涨幅超过10%的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4个行业。
    如果以2002年为基期,到上半年为止,广东工业产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3.4%,原材料购进价格累计则上涨25.1%购销价差达21.7个百分点。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广东自2003年延续至今。其中,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购销价差分别为4.8、9.0和3.5个百分点。
    奇怪的是,利润为什么仍在持续增加。
    比如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除了受“高进低出”影响,还受到国外反倾销和国内降低出口退税标准的影响,但是广东的这两个行业却在今年上半年依然表现抢眼。
    纺织业,上半年实现利润约6.6亿元,同比增长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表现更突出,上半年实现利润约7.9亿元,同比增长23.2%,而其购销价差却达到6.9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出现的这种状况真正叫人难以理解!”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进行相关分析时表示。
    其实,不止纺织行业,在广东的多个行业内,几乎都出现了高进低出而利增的现象。
    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广东自觉地完成了整体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各类企业也各出奇招,主动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事实证明这确实取得了实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徐福记公司在精简人员的同时,还改变过去全部通过中间商供应原料的方式,部分原材料直接到产地采购。仅鸡蛋一项,通过直接到北方采购,成本下降10%。
    类似徐福记公司的这种做法,其实很多企业早已着手。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是行业类龙头企业。早在几年前,该公司就抢先在新疆设立了棉花种植基地,当时投资约6000万美元。纺织生产所需的最主要原材料——棉花,从资源价格低廉的新疆源源不断地供应位于广东佛山高明的厂房。
    “所以,尽管近年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对我们的影响倒不是很明显。”该公司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类似的产业转移也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周边欠发达地区之间进行。据部分企业反映,由于土地使用费、电力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转移后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而过去喊了多年口号的“节能降耗”工作,近年来也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日益昂贵的能源和原材料面前,不少企业主动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
    佛山新顺电力公司,通过安装两台余热发电机组和改造电厂进气降温工程,提高燃机出力1%-2%,在同样能耗情况下增加5%的发电量,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美的家电集团以前的原材料余料都当废品低价处理,现在则尽量利用来制造小零件,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率。
    正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广东的万元GDP能耗降为0.79吨标准煤,为全国最低。
    较长时期以来,广东一直强调全省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布局,这在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的今天也得到回报。
    过去,“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是广货的代名词。但是,今天汽车、船舶、石化、IT、装备工业等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已开始唱起主角。
    汽车工业方面,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项目相继落户广州。石化工业,总投资200亿元的中海油炼油项目已经开工,投资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乙烯项目已经试产。IT制造业,占国际市场75%以上份额的电脑主板、磁头等产品来自东莞。深圳市经对投资企业进行选择,现有一半的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新的工业企业,设备先进,技术新颖,抗原材料价格上涨能力强,提供了可观的工业利润。
    此外,广东名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渐成气候。2006年,广东中国名牌达到221个,占全国总数1338个的16.5%。2005年,这些名牌产品工业总产值为7401亿元,出口总额为242亿美元。名牌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能力显然要强得多。
    “成长”中的隐忧
    但是,这并不表明,广东工业发展就不存在问题。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发现,随着工业利润的持续增长,可能影响广东的隐忧也在悄悄“成长”。
    本报记者经粗略计算了一下,能源、原材料行业、垄断行业和受能源、原材料涨价影响较小行业的利润,在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值719.82亿元中,占到562亿元。也就是说,其余20多个行业仅仅分食了不到158亿元的利润。
    事实也证明,在“高进低出”的情况下,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亏损严重,陷于倒闭和濒临倒闭的边缘,正在苦苦挣扎。
    据深圳市城调队7月份对13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被访企业中认为本企业“高进低出情况严重或比较严重”的有6家,占46.1%。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后,认为“收效一般的”有7家,占53.4%,认为“收效低的”有2家,占15.4%。
    如佛山三水区某电缆厂,今年1月份铜的购进价为3.2万元/吨,6月为6.3万元/吨,期间最高为8万元/吨,该厂上半年半停产仍亏损130万元。
    调查报告最后认为,面对“高进低出利增”的情况,只要不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就不必过多干预,市场将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予以调节。
    但是,调查报告同时认为,垄断既不公平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应通过改革逐渐放开一些垄断行业的准入政策,适当吸收民间资本加入竞争。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