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华安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导火索。
    二级市场上,由于华安重仓股下跌,引发了其他基金重仓股随之大调整;信息面上,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高层“出事”传闻不断,甚至在网络中广为流传,基金业信任危机顿
    起。
    在经历了9年的发展之后,股东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层内部人控制的运营模式并没有彻底改变。
    自华安事件之后,基金业可能将重新布局,老基金公司和前期强势的基金公司地位可能下降,而新锐基金公司会迎头赶上。
    “注定”的结局
    10月13日是周五,白天华安员工还见过总经理韩方河。
    一个月之前,也就是在上海电气高官牵涉社保基金案被“双规”之后,就不断传出华安基金即将出事的消息,但最终归于平静。
    “大家以为事情过去了,但没想到韩方河突然又出事情。”上海一些基金公司人士回忆说。
    就目前来看,华安在经受了短暂的挫折之后,仍能保持平静往前发展。
    10月19日,华安网站显示,经过短暂波动,华安旗下股票基金开始实现净申购。当天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创下了该基金单日认购新高,其累计认购已超过1.5亿美元。
    “虽然华安在基金业规模并非最大,业绩也并非最好,但是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一直很高。”一位合资基金人士说。
    韩方河和其领导的华安基金属于基金行业第一批创业元老之一和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1997-1998年期间诞生的第一批基金公司有10家,在华安事件之前,总经理没有发生变动的仅有华安的韩方河、富国的李建国、博时的肖风、华夏的范勇宏四位。
    不仅如此,华安还创造了许多业内第一。
    但华安发展中一直存在一些阴影,那就是:基金业普遍流行的股东和基金公司“走动”过于紧密、基金公司管理层主导公司话语权的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这主要与国内基金业发展的历史有关。国内基金管理公司一开始由券商发起设立,其管理层多属于股东方委派,在发展过程中又形成管理层强势。
    之后,基金业虽然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基金公司大股东与基金公司管理层关系一直没有很好地厘清,存在大股东参与或干涉基金运作,基金公司内部人控制等现象。
    “华安基金还与当地太近,所以成也因此,败也因此。”一些合资基金的股东总结说,他们已经在考虑基金公司未来如何处理与当地的关系。
    波及广泛
    华安基金在尽力摘清韩方河本人与基金公司的关系,但这一事件已经波及到整个基金业。
    对于因华安事件而引发的基金重仓股下跌,以及大盘受此拖累在之后两天连续下跌,基金业并不十分担忧,“不担心资金撤离的问题,因为上市公司质量好的话,会有一些资金重新注入进来。”嘉实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窦玉明说。
    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华安事件正在引发新的一场对基金业以及基金从业人员的信任危机。
    在基金业内和网络上,与华安有相似地位的基金公司或者强势基金公司“出事了”的传闻不断演绎出各种版本,这些版本有:广发证券的老总和国泰君安的老总可能被“双规”;富国的独立董事也出现问题;广发基金因为洪都航空(行情,论坛)接受调查等。
    尽管多数传闻被证明并不真实,但投资者和业内对基金业信任危机继续在蔓延。
    仔细分析,传闻主要集中于几类基金公司,第一类是大股东之间、大股东与基金公司之间关系很紧密的,第二类是基金公司旗下业绩做得太高的。一些基金经理认为,这两类公司存在着股东与基金公司捆绑在一起,直接捆绑投资或者打着价值投资的旗号做同一只股票,从而获取超过行业业绩的行为。
    第三类就是管理层过于强势的基金公司。市场认为这类公司旗下基金容易被管理层利用为个人或者其他群体输送利益。
    业内认为,华安事件对基金业影响主要看对韩方河问题的定性,“如果仅仅以个人违纪,或者是与社保基金案中某个人的个人关系来定性,对基金业影响不大;但如果牵扯到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例如涉及到基金运作、资产安全,那对基金业影响就不容忽视。”中信建投研究人员说。
    从行业布局来看,业内看法是,基金业可能会重新布局,老基金公司和前期强势的基金公司地位可能下浮,而最近走得比较稳健的新锐基金公司如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会迎头赶上。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