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公司管理层在2005年调整之后,新管理层对公司业务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公司把自助服务、通信安防、机械加工、印刷材料作为四大支柱产业。
公司金融自助业务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目前的产品主要有机场自助售票机、自动售卡售票机等。 在自动售卡售票机领域主要都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在参与竞标,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兆维科技相对来说还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
公司通信安防产品主要定位为高端智能系统,主要包括中控室自动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围界系统,以及面部识别系统等等。公司安防产品推向市场的最大难点是市场认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公司依托股东与地域优势,估计在北京奥运项目上应该有不错的表现。
由于目前铝材料成本在提高,公司印刷业务仅仅做到自保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天津印刷材料分公司拥有50亩的工业用地,全部都在天津滨海新区,由于公司获得成本很小,存在价值重估的可能。
关于集团实施资产注入的问题,我认为短期来看北京电控或兆维集团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进行资产注入,由于可能只有从北京电控的层面进行,时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10月19日对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观点如下:
1.公司业务发展轮廓
公司管理层在2005年调整之后,新管理层对公司业务发展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激励机制方面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新的薪酬体系。
目前,公司把自助服务、通信安防、机械加工、印刷材料作为四大支柱产业。目前公司的盈利主要是来自投资收益(公司持有北京西门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6.6%的股权)。
在公司的四大业务中,机械加工和印刷材料是公司的传统业务,目前比较稳定,基本上可以做到自保,但是无法给公司的快速增长提供支持。公司把通讯安防和金融自服业务作为了重点发展方向,目前,这两项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兆维科技在市场竞争中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公司希望这两大业务能够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并促进公司的业绩增长。
公司的困境是,如果要想快速推进通讯安防和金融自服业务的发展,就必须增大对这两项业务的投入,而公司自身资本积累有限,要想增大业务投入最可能的办法就是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这又需要通讯安防和金融自服业务为公司提供一个较好的业绩支持。而这两大业务的客户主要是政府/大公司,订单周期比较长,又需要较好的资本实力支持。
公司为了解开这个节,目前的做法是先把通讯安防和金融自服业务一步步做起来,之后希望通过其他融资方式,比如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东支持等对其进行整合,并得到快速发展。
2.公司金融自服业务的发展
公司金融自助业务的发展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公司控股65%的华鑫金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地为客户开发了ATM操作软件、监控软件和联机软件,公司是国际知名自助设备供应商NCR公司的增值代理商,参与了数字北京信息亭项目的建设。目前主要业务是全国范围内的NCRATM安装开通、维修维护服务,是NCR公司最大的服务代理商之一。
公司提到的赖以快速发展的金融自服业务主要是在公司的自助服务事业部。该事业部成立于2004年中期,为了适应自服事业部的发展和其日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年年初公司决定成立北京兆维自助服务技术有限公司,将自服事业部发展成公司全资子公司。原自服事业部所有研发、销售及生产等人员和相应的成果植入自服公司,并分两期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2006年第一期投入1000万元)支持自服公司发展。
目前,公司金融自服产品的法宝是银行ATM机,但是对公司来说进入这个行业有两大难点:一个是进入门槛太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为了保证ATM机的安全、可靠(成本不是其考虑重点),其采购主要是由银行总行决定,产品供应商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国内公司可能进入的市场范围主要分布在部分区县级市场,因为国内部分银行区县级支行有一定的设备采购自主权,购买设备不需要总行定,但是就是在部分区县级ATM机市场,由于没有品牌优势国产产品进入也是相当困难的。第二个难点是,金融自服行业前期投入较大,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而且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因此,公司产品,包括其他国产产品,真正进入国内ATM机市场是非常难的。
为此,公司通过技术转化已经转向了其他行业。目前的产品主要有机场自助售票机(海南航空已经使用了一台)、自动售卡售票机等,后者应用的行业十分广泛,通信、铁路、电力、体育馆等等售票量较大的行业都可以应用。据了解,在通信行业,公司已经成功获得中国移动集团总部的招标,标的额度约1000万左右,虽然收入不多,但是这标志着公司已经成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在自动售卡售票机领域主要都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公司在参与竞标,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而外资产品要想进入国内领域必须进行产品的本地化,因此兆维科技相对来说还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
3.公司通信安防业务的发展
公司通信安防业务主要由公司控股的北京兆维泰奇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公司直接间接持有兆维泰奇100%股权。该公司管理团队全部外聘,并与GE公司安防部门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其安防产品已经在南京全国十运会上已经作了应用,效果不错。公司的安防产品主要定位为高端智能系统,主要包括中控室自动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围界系统,以及面部识别系统等等,其产品市场范围已经延伸到公安,机场,水利,邮电,石油,电力,交通等领域。
公司安防产品推向市场的最大难点是市场认同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围界系统,它可以对管道运输进行全程监控,防止管道破坏与产品盗窃,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的石油管道运输方面具有重要的安防意义。但是,其产品要想进入这些领域,需要这些行业市场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行业的市场认知程度需要提升,这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市场推广,为此公司还在承德做过一个试验,向石化系统演示公司产品在保证管道运输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南京全国十运会之后,公司产品已经中标了北京首都机场三期工程,虽然中标额度也就千万左右,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未来公司依托股东与地域优势,估计在北京奥运项目上应该有不错的表现。
4.公司机械加工业务的发展
公司控股的北京兆维工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要从事中小型精密型腔模具及数控冲床专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虽然公司技术水平不错,但是模具市场发展空间有限,无法给公司带来跨越式发展。
在通信外设配套方面,公司具有一定的机械设备优势,主要为摩托罗拉、西屋电气、西门子、诺基亚等国际巨头做产品配套,业绩上看,也基本上属于自保业务。
5.公司印刷材料业务的发展
公司印刷业务主要由天津印刷材料分公司承担,公司主导产品为“天龙”牌感光阳图—PS版,现拥有年产量700万平方米的两条卷筒式生产线,这是公司借壳上市时留下的唯一业务。
由于目前铝材料成本在提高,虽然在天津地区其他成本增长不大,公司在这方面也仅仅做到自保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天津印刷材料分公司拥有50亩的工业用地,全部都在天津滨海新区,由于公司获得成本很小(对于兆维科技来说应该已经含在借壳成本之中了),存在价值重估的可能。
6.关于诉讼问题
对于公司的诉讼问题应该说全部都是乐观的。公司对诉讼债务已经进行了全额计提,未来讨回的债款都应该是可以提升公司资产的。
7.集团注入资产问题
关于集团未来实施资产注入的问题,公司管理层在公司股改时已经给予的比较明确的答复,就是“北京电控、兆维集团做为兆维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对兆维科技的发展高度重视,根据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并结合兆维科技实际情况,会考虑在适当时机以定向增发方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或吸纳流通股等方式增持兆维科技股份。”但是,我认为短期来看,北京电控或兆维集团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认为兆维集团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据了解,兆维集团虽然业务众多,但是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一块是科技业务,几乎全部在上市公司,一块是集团的地产业务,即兆维工业园,主要在集团的实业公司,再有就是集团的后续研发产品。
目前,兆维集团已经把几乎全部的优质科技类资产注入到了上市公司,包括与西门子和康宁合资公司的股权。从产业的相关性来看,集团把其房地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从集团内部看,值得关注的就是集团的后续研发产品,集团的想法是把后续研发作为一个孵化器,成熟一个装入上市公司一个,但是目前集团的所有在研产品规模都太小,还没有一个成熟到足以装入并可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的产品。
如果进行能资产注入,可以关注的主要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北京电控的资产。北京电控全称是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国资委旗下重点支柱产业之一,100%国有企业,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科技创业投资与产业控股的国际化公司。兆维集团是北京电控旗下全资子公司。
北京电控旗下的资产很多,核心的资产主要包括京东方、兆维集团、北广集团、牡丹集团、微电子业务等。
据了解,北京电控是原先的北京电子信息化办公室,对其下属控股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并不强,而且北京电控已经在京东方液晶显示业务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直接出资支持兆维科技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可以关注的方式还是资产注入。
从兆维科技主营来看,北京电控中业绩优良并与其相匹配的经营性资产并不多。如果考虑兆维科技业务拓展的话,可以考虑广电业务和微电子业务,不过由于不清楚这些业务的规模与盈利情况,目前无法精确判断。
其实,目前兆维集团持有上市公司的比例仅为24.78%,从兆维集团对兆维科技的控制力来看,未来控股公司资产注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考虑到资产注入只有从北京控股的层面进行,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8.总体判断
公司通讯安防和金融自服业务发展趋势较好,只要营销得当并可获得资金支持,未来有可能获得快速增长。
在资产注入方面,由于目前集团控股比例较低,管理层已经做出一定的承诺,可能性很大。但是考虑到资产注入只有从北京电控的层面进行,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目前给予公司“中性”评级,并认为可以密切关注公司的变化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