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10月24日)
欧盟新对华贸易政策趋向严厉
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目前它正准备对中国实施更加严厉的贸易策略。在欧盟内部看来,改变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是因为欧盟中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不断升温。 与此同时,全球性新贸易协定达成的希望渺茫,欧洲于是希望中国建立更牢固的双边贸易关系。
欧洲委员会将于10月25日公布一项涉及领域广泛的新政策,目的是劝说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更加尊重WTO的规则,可能还会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欧洲委员会表示,如果无法说服中国这么做,将会采取自保措施,如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税。去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68亿欧元,已经接近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水平。为此欧盟正在采取美国式的做法。过去几年里,美国在对华贸易上制定了多项政策,欧盟则一直因为其逆差相对较小而没有多少行动。
在一份阐述该计划的文件中,欧盟表示希望和中国达成妥协,建议即使面对激烈的竞争,欧盟也保持开放,但作为交换,中国应采取措施确保公平竞争,让欧盟在华企业获得公平的机会。欧盟还要求中国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开放银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对中国采取严厉措施时应当谨慎从事,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为更好地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时代》周刊 (10月30日)
亚洲科技觉醒
亚洲有可能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吗?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亚洲就拥有悠久的发明创造历史。在经历了近代的沧桑之后,现在的亚洲再次焕发了生机。她已经不再满意科技金字塔底层的位置,崛起中的亚洲各国更希望自己的民族骄傲感能和科学奇迹联系起来,而不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圣诞树装饰品。
这并非空想。比如日本,就已经从廉价收音机的生产商转变成了世界级的发明大国。为了实现梦想,亚洲各国早已经大幅增加了科研投入资金。在1995年至2005年之间,中国GDP中用于研发的资金从0.6%增加到1.3%。大量的科研经费,也吸引了亚洲各国在海外的科技人才,众多有着丰富经验的亚洲科学家选择了回国的道路。
去年,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里查德·斯马里(Richard
Smalley)曾预测,到2010年,亚洲将会聚集全球90%的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置信,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现在已经有78%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博士不是在美国接受的教育,而且美国本土培养的科技人才中有接近三分之一不是美国人。
除了归国科学家的贡献,引发亚洲科技觉醒浪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欧美科技企业的外包活动。仅在印度,几乎每个星期就有一家新的生物科技公司开张。
目前,亚洲突飞猛进的科技能力已经引起了西方的关注。布什在今年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就提出,亚洲的科技创新可能会对美国造成冲击。
《洛杉矶时报》(10月24日)
脆弱的美利坚帝国
美国人口已经达到了3亿,这样规模的人口足够维持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的占领吗?这两个国家分别是2700万和3100万人口。答案是很难。
美国事实上在维系的全球帝国正在遭遇严重的危机。近日布什总统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将现在的伊拉克形势和1968年的越南相比,“可能是对的”;驻伊美军指挥部发言人承认,美军在伊拉克中部控制暴力冲突的努力也失败了。在一年前,这样的表态会成为头条新闻,现在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伊拉克已经成为“泥潭”,这已经成为共识。
一战之前的大英帝国以区区4600万人口统治了世界各地的3.75亿人口,今天的美国为何无法统治一个小小的伊拉克?这是因为三个原因:美国的财政赤字、“注意力赤字”和人手不足。美国没有在中东提出类似二战后“马歇尔计划”那样的措施来恢复伊拉克经济,这一是因为经费不足,二是因为这样的举措将无法得到国内支持,因为美国人更多在关注国内的事务,这就是“注意力赤字”。
与此同时还存在人员短缺,作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的美国,却没有足够的兵员派往伊拉克?这是因为美国历史上军队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较低,与此同时,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依然固执己见,相信单凭14万军队就足以维护伊拉克的战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选择从伊拉克撤军一途。
《金融时报》(10月24日)
对斯基林的判决
10月23日,安然公司前CEO斯基林(Skilling)最终被判处24年监禁。安然公司的轰然倒塌是近年来美国最为复杂、影响最大的公司丑闻事件,而斯基林是安然从兴盛到崩溃过程中的主导人物。对他的判刑让安然丑闻的受害者们感到宽慰,同时一些与安然有交易的银行依然在面临公众的民事诉讼。
在安然前总裁莱(Lay)于7月病逝后,斯基林成为人们发泄怒火的唯一对象。对莱的刑事指控已因他的身故而撤销。在安然事件发生后,莱的表现和斯基林迥异,莱善于沟通,努力平息公众的怒火,但斯基林却顽固地坚持一种傲慢的态度。但毫无疑问斯基林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正是因为斯基林的贡献,在上世纪90年代,许多媒体都将安然评为“最具创新力公司”。安然公司在会计手段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但后来这些创新也被用来进行财务造假。
尽管安然事件促使美国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但这并不一定保证不会发生类似的大公司造假。最近美国公司界又爆发了一些股票期权丑闻,这给人们的警示是,世纪之交美国的公司丑闻风潮并没有因安然事件的终了而落幕。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