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股权转让应该是东盛集团实施全面战略转型的开始。”
10月25日晚,在和德国拜耳签订了收购协议之后,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郭家学新闻,郭家学说吧)第一时间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郭家学告诉记者,东盛这次出售三个品牌,主要是国内医药企业在西药,尤其是在OTC的研发方面,往往会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而且西药的OTC产品竞争激烈,发展空间并不可观。
最主要的是,“东盛集团正考虑转型,将从原来西药OTC和中药并重,转向旨在将东盛打造成为一个主要发展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大型产业集团。”郭家学说。
并购黑马
2006年,当郭家学成为中国医药保健领域最大并购案的导演者时,他踏入医药行业已整整十年。
10年前,郭氏的西安东盛饮品在陕西凤翔县收购一家叫卫东制药厂的小型国有企业,这距离他辞职下海开始自己的创业同样是十年时间。
如果说第一个十年是他完成创业的原始积累,那么第二个十年中郭家学则开始了在医药行业频繁的收购之旅。1998年、1999年,郭先后收购了西安化工医药总公司和中美合资陕西济生制药公司。
东盛集团第一次飞跃同样也是在1999年,郭家学出资6000万元成功控股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将医药产业注入上市公司,“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
短短几年内,东盛集团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重组,先后收购兼并了江苏启东盖天力、湖北潜江制药(600568.SH)、青海制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宝鉴堂国药公司、山西广誉远国药、河北邢台英华医药、陕西汉中生物研究所等30多家医药企业。
辉煌的时候,东盛集团年合并销售收入达到了80亿元人民币。
2004年年底,东盛集团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耗费1.7亿元人民币从光大集团收购丽珠集团(000513.SZ)3891万股股份(占丽珠集团总股本的12.72%),成为丽珠集团名义第一大股东;第二件是出资4.98亿元联合国药集团合资成立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参与云药集团的竞购,并取得其50%的股份,郭也如愿出任新云药集团董事长。
这两件事情在当时医药界都引起轰动,尤其后者,郭氏的收购哲学被演绎到了顶点。
资金之结
几乎每个中国民营企业在频繁收购扩张之后都会遇到资金窘迫的困境,郭家学的东盛集团也在所难免。
无论是计划盖天力的海外上市,还是云药集团的整体上市,融资问题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成为郭氏的一块心病。
2004年,东盛集团资金最为紧张,为了全力竞购云药集团,郭家学不得不放弃了丽珠集团的高额配股方案,这其实意味着他已然放弃了和朱保国的争夺战;半年后东盛从丽珠集团中退出。
东盛集团的资金紧张从当时其下属的东盛科技(600771.SH)的一组财务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004年9月30日东盛科技负债合计为8.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而潜江制药在2003年的净现金流也出现负值。
时至今日,完成资产转让后的郭家学也坦承收购、整合都需要资金配合,而东盛的“加法”做多了,资金确实有些紧张。
如今,这起10多亿的收购,是否可以解东盛的资金之围?
“东盛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再考虑其他收购。”郭家学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资金主要还是用于目前现有一些企业的整合和继续发展。”
此外,郭还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出售其持有盖天力的54%的股权,“我们会再下一些精力去培养这个品牌,说不定几年之后也能够卖出好价钱。”
转型
有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这次收购协议主体的三个产品属于东盛科技控股的盖天力旗下,而这三类OTC药品在东盛科技的药品销售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据东盛科技2006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主营收入2.846亿元,其中OTC产品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249亿元,占主营收入的78%,占所有药品销售收入的80%之多。
东盛科技下一步发展将成为郭家学的难题之一。
郭家学向记者介绍,东盛科技已决定将核心业务定位在中药现代化、传统中成药和麻醉及精神类药品上,未来的发展策略将以现代中药为主体,传统中药走精品路线,麻精药品做高端。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盛集团下属公司中负责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的主要是青海制药集团,该公司原先就处于东盛科技旗下,因此近期之内在收入和利润上大幅度增长并不可能。
而东盛集团下属的安徽东盛制药则是其医用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基地,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将安徽东盛或其他中成药企业注入上市公司,或可对东盛科技的未来业绩有一定支撑。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东盛集团的长期发展计划中,有可能以现有东盛科技的壳资源实现东盛集团的整体上市。
对此,东盛集团副董事长张斌表示,“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想法,没有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在郭家学的计划中,东盛集团下属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潜江制药将主业定位为医药制剂。
采访结束的时候,郭家学突然对记者说,做了十多年,真的有些累,“也许等到东盛完成转型后,我会逐渐退出东盛的管理,时间现在还不好说。”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