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最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空前。
经过近十个月的酝酿和招标,部分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首期竞标的企业从9月中下旬起陆续获准通过商务部的验审。商务部计划在年内推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立1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50个。 中国企业将获得政府提供最大可达近千亿的资金扶持。
重金扶持背后
内蒙古海峰电器公司即是参与此项计划的企业之一。它投资建造的杜埃特经济合作区位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区,以吸引国内的家电、机电产品企业前往建厂。该公司负责外贸业务的王海涛表示,入选参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企业以及进驻合作区的企业将获得国家2亿~3亿元的财政资助,同时还能获得最多20亿元的中长期贷款支持。“5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就意味着国家给予的资金扶持最多可达到上千亿元!”入园投资的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集群投资带来的更多两国政策优惠。
据了解,商务部助推企业主要是为了转移国内过剩产能以及避开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
商务部2005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46种,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很多轻工产品行业中,国内已出现大量过剩产能。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面临饱和的情况下,将部分产能往海外进行转移是有必要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国际贸易的学者李浩林表示。
此外,绕开国际贸易壁垒也是中国政府力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一个重点因素。截至5月底,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贸易反倾销调查32起,涉及金额4.8亿美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表示,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区,推动鞋类、轻纺、家电等具有比较优势、但同时容易遭遇贸易摩擦的产能转移,能够比较有效逼开国际贸易壁垒。
企业先于政府而动
商务部首批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国家主要是东南亚、非洲、中亚等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发展中国家。
虽然从9月中下旬参与此项计划的企业才陆续通过商务部的资质评审,但事实上企业的行为超前于政府。包括俄罗斯、蒙古、柬埔寨等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企业早已自发提前启动。
温州知名制鞋企业康奈集团即是其中之一,该集团去年就与黑龙江东宁吉信工贸集团合作投资修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吸引国内鞋类、服装、皮具、家电等企业前往投资。
康奈人士表示,之所以去年就开始启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一是近年来包括鞋类、纺织品、家电等中国产品在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面前,遭遇到一系列沉重打击。以今年欧盟发起的针对中国鞋企的反倾销调查为例,“在征收反倾销关税后,对中国鞋的征收税率由4.8%提高到16.5%,在这种情况下国产鞋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明显降低,市场份额也将严重受损。只能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来避开这个问题。”康奈人士称,通过在俄罗斯投资建厂,不仅可以成功地将产品辐射中亚、欧盟等国家,减少贸易摩擦,降低关税成本。同时,俄罗斯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投资失利警示多
但对于那些渴望在政府大手扶持下冲刺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而言,也许事情并不会像它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实现过剩产能转移、避开贸易壁垒出发点很好、也是必须的。但说到底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冷静对待。在自身条件不成熟、对海外市场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地走出去风险很高。”李浩林表示。
世界银行此前的一份报告指出,三分之一的中国对外投资是亏损的。该报告在对东部某经济发达城市的企业样本研究中发现,该市对外投资中不成功或亏损的企业占到54.7%,成功的仅占10%左右。
一位受访研究人士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这使得国内对外投资企业大多是贸易加工型、只能进入低端市场,而这一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同时,很多企业对于跨国管理毫无经验,在战线拉长之后,企业自身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此外,相当多的企业是在对投资环境、市场风险还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投资,缺乏风险防范与预警应变能力。“建的也快,倒的也快。”
以服装纺织业而例,在此前数年,为了避免贸易摩擦,不少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纷纷选择在海外建厂生产。一份中国服装、纺织企业在柬埔寨生存状况的调查资料表明,柬埔寨是中国纺织和服装企业海外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最近十年间,我国在柬投资纺织服装企业达到107家。但中国企业在柬的境遇并不好。
作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柬埔寨投资确实能享受多项优惠。美国、欧盟等28个国家都给予了柬埔寨“普惠制”待遇。除美国对自柬进口的部分纺织品设定了较宽松的配额限制外,其他国家均对自柬进口纺织服装类产品提供免配额和减免关税的优惠待遇。但中国在柬投资的服装纺织企业能正常经营、赢利企业不足20%,其余都亏损严重、甚至倒闭。
该人士表示,有些企业设想的很好,投资运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政府机构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经常出现停水、断电现象,企业生产需求难以满足。“诸多外部因素导致成本控制很难实现。再加上企业自身实力和跨国管理能力等问题,能够实现盈利的就屈指可数了。”
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就曾建言,国内绝大多数纺织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尚未具备走出去的条件,目前并不适合大规模到海外投资。虽然政府扶持力度很大,但海外经营还要靠企业自身实力。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