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商银行实现A+H同步上市,市场预期更多的大型企业将采取这一方式登陆两地市场,由此引发的市场变局也引人关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洲市场战略研究联席主管龚方雄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A+H发行方式对于内地和香港市场的融合和联动具有正面促进作用,两地市场的效率也将因此进一步提升。
记者:整体而言,A+H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对于二级市场意味着哪些新的变化?
龚方雄:应该说影响是非常正面的。首先,这会使两地股市的投资机会更加均等。以前大型优质公司都到香港上市,实施A+H之后,这些大型优质企业同时也留在内地,就为内地投资者创造了很好的投资机会。
同时,A+H的实施,对于两地市场的融合和关联性也有正面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减少内地市场的投机现象。香港市场H股吸引的是国际市场上的成熟投资者,他们一般更加注重基本层面,持有长期投资理念,这会通过A+H的方式影响内地投资者,从而使两地股市的估值、趋同性更加统一和融合。
记者:两地估值的趋同和联动具体会有哪些特点?
龚方雄:A+H后,两地的估值趋同性会增强,但并不是完全统一。估值还受到一些其他市场基本层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监管、市场架构、流动性以及投资群体等,这些因素不同,同一类型公司股票的估值也就出现差异。
目前,内地银行股比香港银行股估值便宜,钢铁股也是这样,因为这些都是价值投资类或稳定增长类股票,其特点是波动较小,很难出现短期翻几倍的情况,而内地投资者一般有追求“暴富”的心理,对这些股票较为冷落,其估值也就较低。
从联动性来看,在A+H之后会进一步增强,但这种联动不一定是H股牵引A股,A股也可能影响H股。
记者:此前,A股较H股溢价的情况已逐渐收窄,部分股票甚至出现了H股溢价,A+H的实施是否会使A股溢价逐渐消失?
龚方雄:以前A股溢价,是因为内地股票供应有限,而流动性却过多,股票供不应求;同时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股票资产进行估值,往往是参考其他新兴市场,而不是看中国市场本身的历史估值。A股溢价收窄,主要是QFII,QDII等市场开放措施促使两地估值逐渐融合,但是我认为,这个溢价不会完全消失,原因就是内地的流动性还是比国外好,两地的投资群体也不同;同时,两地的股指结构也不完全一样,H股中很多是石油类、商品类股票,这些类别估值相对较低,而内地A股市场则是增长型企业比重较高。
记者:两地联动性增强对于市场发展有何益处?
龚方雄:联动性增强会有助于股市效率的提高。因为A股消化与内地有关的信息可能会更及时和有效,而H股则能更快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国际经济的变化,对于内地经济和公司盈利前景都会有影响。如果两地的趋同性和联动性增强,那么就会使整体的股市效率进一步提高。
记者:A+H发行最大的突破就是同步统一定价,这是否意味着A股市场有了更多的定价权?
龚方雄:A+H当然有可能增强A股市场定价权。A+H股份的发行定价同时要参考内地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其中会受到内地供求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这样内地市场的定价权就增加了。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以工行上市为例,大部分集资还是在国际配售,需要更多的考虑国际市场供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上的定价权还是要更高一点。
整体而言,A+H会使A股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定价权会因两地的发行数额、整体市场环境、当时供求关系等不同而有所差别。(记者 李宇)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