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几大银行在热烈追捧中相继上市,A+H似乎已经被证明是一片坦途。
融资窗口一经开启,作为总导演,一些政府部门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足蹬A+H,又一队豪华国企将被要求登陆香港。而在香港股市上的一些国企巨擘,也被要求回到A股上市,回报多年来一直默默为他们奉献的内地投资者。
推动国企上市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政府扮演的角色值得推敲。否则不仅难以促进国企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更会招致资本市场的非议,最终进退两难。前车之鉴,犹在昨日。
我们不妨就以处于攻坚阶段的股权分置改革为例。中国资本市场开了一个大股东向小股东补偿的先河,其缘起正是政府为了使国企脱贫,把一些尚不满足基本上市条件的国企打造成“人造美女”,随后一股脑推向同样不健全的市场。政府的初衷是花钱买机制,寄望于资本市场可以给国企带来生机,并最终获得政府与市场的双赢。然而资本市场并不能提供造血功能,这些“美女”们上市不久便原形毕露;资本市场的建设也同样毫无捷径可言,股权分置的“完美”设想,最终招致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满盘皆输。
据测算,中国公司总市值在30亿美元以上的有53家,53家中有29家还没在内地上市,其总市值达到7300亿美元,比现在的A股市场还大。29家公司如果回到A股市场,A股市场总市值将会接近1.4万亿美元。不难想象,未来A+H一旦成为主流,给整个市场带来的将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市场的考验,首先不是承载力而是监管力。中国A股市场的交易系统几乎是最先进的系统,中国又是居民储蓄最多的国家,市场的承载力并无太大悬念。但长期以来,由于证监会定位不清,实际上证券市场上并不存在超然于利益之外的独立监管力量,这才是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力保护的根本原因。美国股市强力施行萨奥法案,对上市公司行为进行了近乎苛刻的限制,建行望而却步不得不绕道而行。但是,强力监管换来的却是投资者的信心,不久前,道琼斯指数已经越过了12000点,创下历史新高。
在大牛市当中给国资卖个好价钱;部分融资用来充实社保资金,一些高管人员借股权激励踏进高薪俱乐部。这些都可以当做游说A+H模式的筹码,但是却无一可以作为国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路标。市场对有关部门正在拟订境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规寄予厚望,尤其关心对上市公司违规成本的界定。这就权当做防止国企上市穿新鞋走老路的一小步吧。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