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共3.82亿元的银行贷款,竟然让胡润(胡润新闻,胡润说吧)2005年百富榜第2名和2006年百富榜第16名的严介和陷入了巨大的风暴之中。严介和上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祸起苏商集团
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严介和陷入的债务风暴,完全来自江苏省内,始作俑者是中国银行江苏分行。 江苏省外银行没有加入追债队伍,虽然可能与发放0.99亿元贷款时采用了应收账款质押的方式有关,但江苏省内的2.83亿元贷款也不完全都是信用贷款。严介和说,其中有1亿多元贷款也采用了应收账款质押。发现中国银行江苏分行提出收贷后,其他银行相继跟进追收未到期的贷款。
对于银行的群起逼债,严介和最初给记者的解释仍旧和在其他场合的一样,即胡润2005年百富榜是灾祸的根源,由于媒体普遍质疑自己骤增财富的真实性,因而银行出于风险意识考虑竞相追收贷款。但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之下,严介和承认这和自己在上海设立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关。
苏商集团的前身是江苏长城建设有限公司。今年1月4日,江苏长城从南京迁往上海。1月16日,浦东工商局准予其变更为苏商集团。虽然严介和是苏商集团的法人代表,但他和其没有任何的产权关系。在苏商集团5500万元的注册资本中,陈晓明、沙正大、胡建军、胡宽和张文每人出资1100万元,各自持股20%。
太平洋建设成“皮包公司”
虽然苏商集团和太平洋建设没有产权关系,但太平洋建设控制下的大量优质资产却迅速向其积聚。按照严介和把太平洋建设改造成为控股式的“皮包公司”计划,太平洋建设下辖的江苏太平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酒业有限公司、江苏太平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和淮安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主要去处就是苏商集团。用严介和的话说,苏商集团目前的总资产在30亿元左右,而净资产占到80%以上。
苏商集团把太平洋建设旗下大量优质资产拿走的同时,却把子孙公司的贷款担保责任留给了将成“皮包公司”的太平洋建设。严介和也承认,太平洋建设目前在江苏省内承担的2.83亿元担保贷款,苏商集团旗下子孙公司占了相当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贷款银行面对一个微妙的态势:持有贷款公司股权的苏商集团和银行没有担保关系,而有担保责任的太平洋建设却是个近乎虚拟的“皮包公司”。因此,尽管严介和一再表示自己有数倍于贷款金额的应收账款可以保证贷款的安全,但银行仍然毅然决然地通过司法途径以求尽快拿回贷款。于是,苏商集团从上海回撤南京,是严介和眼下“救火”的核心步骤。
苏商集团将撤回南京
“苏商集团最晚将在明年撤回南京,目前已经准备在上海新设沪商集团。苏商集团的部分股东也将撤回南京,还有部分股东则留下来投身沪商集团。”严介和继续说:“但与沪商、京商、龙商、渝商和粤商等另外5大集团的跨省市发展模式不同,回撤南京后的苏商集团将只做江苏省的业务,以充分表明太平洋建设对江苏的感情。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回撤南京后的苏商集团将肯定不会和太平洋建设在一起办公,这与另外5大集团一样严格建立‘防火墙’。”
这显然不是严介和的初衷。严介和今年年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还表示,自己要在太平洋建设之外再行组建两大集团,一个是在上海组建负责为太平洋建设融资的苏商集团,一个是在北京组建负责为太平洋建设融通关系的长城集团,以此来形成产业、资本等方面的完美链条。
显然,组建才几个月就要回撤南京的苏商集团,其定位与严介和当初的想法已经大相径庭。据了解,由于太平洋建设旗下企业每年为所在的江苏各地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因而严介和收购的几十家江苏企业很少有从收购地外迁的。在这之前,只有置换进SST纵横的江苏省东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从收购地的泗阳县搬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搬到苏州后即更名为苏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但前不久,严介和又将苏辰总部回迁到了泗阳县。不过,他拒绝透露回迁的原因。
同样,对记者就苏商集团回撤南京的追问,严介和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只是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我以前的个性太过张扬,张扬的太过激情,这不是我名字中的中庸本意。悲壮跳下汨罗江的屈原,痴迷到疯疯癫癫的李白,都不是我严介和效仿的榜样。要知道,明明白白的妥协是高尚,坦坦荡荡的妥协是英雄。”
“总共3.82亿元的银行贷款”,竟然让严介和陷入了巨大的风暴之中。严介和上周接受本报专访的时候,称这和自己在上海设立苏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关。
苏商集团把太平洋建设旗下大量优质资产拿走的同时,却把子孙公司的贷款担保责任留给了将成“皮包公司”的太平洋建设。贷款银行因此面对一个微妙的态势:持有贷款公司股权的苏商集团和银行没有担保关系,而有担保责任的太平洋建设却是个“皮包公司”。银行决定通过司法途径尽快拿回贷款。
苏商集团从上海回撤南京,是严介和眼下“救火”的核心步骤。 (陈建军)
困惑:为何冻结房产
南京市五台山一号,是太平洋建设总部所在地。记者去的时候,五台山一号门口正有几个城管工人在往马路一侧调整栅栏。将脱下来的休闲装拎在手里的严介和微笑着对“黄典美食”的员工说:“看到吧,就像我说的,栅栏这样向外调整些,门口可以让就餐的客人多停好几辆车。记住,和有关部门协调是要花功夫的。”
经营粤菜的“黄典美食”所在地,原本是太平洋建设“江苏红商务俱乐部”的场所。“‘江苏红商务俱乐部’原来一直亏损,现在把场地出租给‘黄典美食’可以有好几百万元的固定收入,而出租也是我调整太平洋建设战略思路的体现。”严介和话锋一转说:“按照我的规划,太平洋建设以后就像肯德基、麦当劳那样是个控股式的‘皮包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管理新设的苏商、沪商、粤商、渝商、龙商和京商等六大集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要我亲自出马去洽谈业务了。”
因太平洋建设收购的江苏长城消防有限公司150万元贷款逾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应银行要求判令提供个人担保的严介和归还本金加利息共计155.8万元的贷款。由于严介和没有履行担保义务,法院不仅查封了他在五台山一号的12套房产,而且在10月17日向其发出了南京市首个“限制高消费令”。
严介和解释说,他没有为长城消防公司归还担保贷款有两个原因。“一是长城消防公司还在正常生产,如果这个‘儿子’倒闭了,自己作为‘老子’就责无旁贷地有义务帮它还钱。事实上,长城消防公司已经开始还钱了,且11月上旬会全部还清这些贷款;二是我个人没有钱还。我过去赚的钱全投进了公司,另外每个月的30000多元工资,除了纳税和交付房产按揭贷款外,剩下的就够太太打理家庭日常开支了。”
就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华夏银行南京分行要求太平洋建设控股78.96%的江苏省江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严介和等人归还约3900万元贷款一案,正在开庭审理之中。
尽管官司一桩桩地压来,但五台山一号丝毫看不出慌乱的一面,所有的工作似乎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只有严介和的眉宇之间偶尔透出一缕忧思,才让人将太平洋建设和当下的债务风暴联系起来。
目前,法院威慑针对的其实就仅仅是严介和本人。“各方面现在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像太平洋建设只负债3.82亿元,而是几十亿元。”严介和迷惑不解地对记者说:“由于我名下的房产是被轮侯冻结的,即使拍卖变现,这些按揭的房产也不够归还银行债务。相反,如果冻结我持有的太平洋建设55%股权,却完全可以把江苏省内所有银行的2.83亿元债务全部还清(另外的0.99亿元债务在江苏省外的其他地区)。但迄今为止,我个人持有的太平洋建设股权和太平洋建设下属公司没有一个被法院查封。”
严介和做好变现资产打算未来融资寄望外资银行
面对银行的群起逼债,严介和已经做好了出让资产还贷的最坏打算,而这很可能也是太平洋建设转向外资银行寻求融资的一大标志。
未来融资寄望外资银行
“在自己登上胡润2005年百富榜老二之前,太平洋建设的银行贷款有70多亿元,此后九成多的贷款被银行收回。目前出现的追债风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收贷造成了流动性下降。”但严介和继续表现出他一贯的大度:“银行出于风险意识而相继收贷,是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定进行的正常操作,无可非议。”
虽然在口头上表示能够理解银行的群起追债,但严介和已将未来的融资渠道主要寄望于外资银行。严介和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不能尽快和债权银行协调好贷款的解决办法,我准备将太平洋建设的一些优质资产变现提前还清国内银行的债务,此后寻求向外资银行融资。今年12月11日后,中国对外资银行的放贷政策将进一步放宽限制,这种全新的金融环境非常有利于太平洋建设。当然,目前还没看到需要太平洋建设壮士断臂的迹象,与相关贷款银行的协调也正在进行之中。”
向外资银行寻求融资,这并非是严介和现在才有的想法。自2004年开始,严介和就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太平洋建设之所以一直没有去向外资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政策限制还没有解除,而太平洋建设过去也还没有达到非常需要外资以私人股权方式进行融资的阶段。”严介和解释说:“如果当初拖着不还,太平洋建设手头的资金现在肯定要活络得多。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考量手段让人看不懂,太平洋建设将九成多的贷款归还掉,我相信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做不到。因此,太平洋建设才应该是银行的优质客户,但没想到却成为银行加紧收贷的对象。”
应收账款问题由来已久
回过头去看,无论严介和被卷入债务风暴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但太平洋建设资产流动性差的缺陷都已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新问题。2004年7月,原南通市经贸委主任蔡树东刚刚被任命为太平洋建设总裁时,就充分意识到了应收账款总量太大下的资金链危机。蔡树东在内部会议上说,不仅要从金融、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找资金,而且要主动同政府业主商量把应收款提前归位。尽管蔡树东早在去年5月就已辞任,但太平洋建设应收账款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严介和承认:“在追债风波发生之前,由于自己亲自在调度各地的资金,因而整个太平洋建设的资金调拨比较顺畅,基本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支持。随着自己辞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太平洋建设内部的资金调度出现了问题。”
太平洋建设要做“减法”
自从1996年创立以来,太平洋建设在严介和这个激进“火车头”的牵引下高速发展了9年。用严介和的话说,是做了9年的“加法”。“这次债务风波背后体现出来的‘大起大落’,意味着太平洋建设必须走向理性的回归。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太平洋建设将做‘减法’,不再承接新的基建工程了。”
严介和说。他还表示:“做完‘减法’,也是我彻底退出太平洋建设的时候。”
除了不再承接新的基建工程外,严介和要太平洋建设做的“减法”还包括放慢发展速度,收缩战线,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严介和希望通过步步为营的发展,让经营管理层用延长的磨合时间去换将来的发展空间。严介和说:“太平洋建设不是个体户,仅靠我严介和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太平洋建设要发展,最终得依靠团队的力量。希望经过‘一加一减’后,太平洋建设能走向新的‘团队时代’。”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