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日开通的青藏铁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铁路之最。资料图片
截至10月9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已满100天。 一个刚满百日的婴儿能够给一个家庭带来多大的变化呢?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统计报告说,青藏铁路自今年7月1日开通以来,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已初步显现。尽管在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王代远看来,就宏观、长期的经济学意义而言,青藏铁路通车短短百日对西藏的影响还不是很显著,但他也不得不感叹青藏铁路给西藏带来的种种可喜变化。
喇嘛、学生、农牧民……藏族同胞的活动半径扩大了
王代远说,由于交通不便,世代与世隔绝的藏族农牧民很难走出高原。青藏铁路四通八达的网络,使藏族群众活动半径不断扩大,农牧民开始走出荒原、走出封闭,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在拉萨火车站采访时,不时能看到手拿转经筒到内地旅游的藏族老阿妈,到内地上学的藏族学生,还有头盘红穗、穿着大皮袍,计划把牛毛、羊毛运到内地的藏族牧民。两名身穿红色袈裟、来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喇嘛在人群中格外显眼。手拿佛珠的加西说,他们是8月13日从兰州乘火车到拉萨朝圣的。火车开通为朝圣带来了很大方便,寺里的70多名喇嘛已有一半人实现了乘火车到拉萨朝圣的梦想。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在内地读书的藏族学生一般很少回家,西藏农牧学院教师欧珠丹增过去曾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由于路途长,机票又买不起,连续7年没回过一次西藏,第一次回家时家人甚至都不认识他了。青藏铁路开通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二年级学生罗布次仁今年第一次乘火车回家过暑假。他说,青藏铁路通车了,路费便宜了,以后每年寒暑假都可以回家看爸爸妈妈了。
虽然还未坐过火车,但那曲牧民格桑次仁通过参加修建青藏铁路感受到了火车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那是他在农闲季节打工挣钱最多的一次。他说:"听说内地打工好挣钱,我打算坐火车到内地看看。"实际上,便利而便宜的铁路已使西藏农牧民向内地输出劳务成为可能。西藏自治区政府扶贫办近日在西藏拉萨、山南等地选拔了50名农牧民,经过培训后送往北京、上海等地就业。
"哪一个民族都不会拒绝现代文明,藏族也一样,青藏铁路的通车让更多的藏族群众有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果实。"西藏大学的藏族教授图登克珠说。
致富"天路"上,"谁都没闲着"
8月10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货运列车驶出拉萨,其中一节车厢装满了上海货主订购的价值414万元的野生核桃油等产品。这是西藏特色产品首次通过青藏铁路运往内地。"这标志着西藏企业进入内地市场有了新的开端,青藏铁路从此真正成为西藏特色产品进入内地的大动脉,成为帮助西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天路'。"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说。
在拉萨各大超市里,酥油茶、糌粑、青稞酒、风干肉……这些以前只能在藏族人家里找到的饮食已摆在醒目的专门货架上。如今,旅游者可以在超市买到袋装冲泡的"酥油茶粉",易拉罐密封的青稞酒和包装精美的小袋糌粑粉等多种西藏特色产品。
一家生产藏族特色高档包装食品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说,青藏铁路通车后,货运价格从以前的每公斤1元降低到每公斤0.2元,运价的大幅下降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经有北京、江苏、安徽等地的经销商希望能在当地设立西藏土特产的销售点。
青藏铁路的开通也带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我们每天至少接待上百名来考察的投资者,光是接待这一项,我们就已应接不暇了。"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局副局长多布杰说,以前他们平均每天接待人数仅为二三十人。
这些投资者中,既有寻梦的个人创业者,也有浙江、四川等地活跃的民营企业家,更不乏国内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就连国际快餐巨头肯德基也计划在西藏投资第一家本地化的快餐店。正如一位商人所说:"想在西藏发展的商人都没闲着,谁先下手谁就能抢得商机。"
"黄金旅游线"上的交通新格局
7月开通后,青藏铁路迅速成为非常火爆的旅游热线,每天3趟进藏列车源源不断地向西藏输送游客,火车票、布达拉宫门票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西藏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
来自青藏铁路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满100天以来,共发送进藏旅客6.5万人次,出藏旅客21.2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游客。这极大地拉动了青藏高原与周边省区旅游,并带动了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专家认为,青藏铁路的开通对西部旅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中国旅游的热点将从过去的华东、东南转向西部,形成新的高原黄金旅游带。
自1965年西藏开通民航班机以来,40多年基本上从不打折的进藏机票从今年9月起开始大幅打折,这些航班涉及国航、川航和南航三家航空公司,打折幅度为6折、5.5折,部分航班甚至直接打到4.5折。有经济学家认为,西藏高速发展造就的市场无形之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新的西藏交通格局。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介绍,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进出藏旅客通过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完成,其中90%的进出藏旅客由公路运输完成;物质运输方面,公路也占有支配地位。青藏铁路开通后,大部分旅客已选择更加安全、舒适的青藏铁路进出藏。货运方面,由于铁路运费低、损耗小,进出藏物资也将转至铁路运输,预计75%的货运量将由铁路承担。
"目前来看,青藏铁路已开始取代公路交通而成为进出藏的主要方式。公路运输则主要转向短线运输,承担转运、分运任务。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促进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化,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金世洵说。
千年传统藏文化借商业开发焕发新光彩
拉萨市香格里拉餐吧里,身着藏装、手弹六弦琴的丹增边唱边跳,赢得游客阵阵掌声。"从7月开始,餐厅里的游客都是满满的,他们喜欢我们传统的表演,我们也有更多的收入来增加更多演员和表演内容。"来自日喀则白朗县麻乡的"农民藏戏表演队"演员丹增说。
大量游客的到来为西藏传统歌舞、民族手工业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拉巴平措说,青藏铁路通车对于进一步做好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人们到西藏旅游主要是看西藏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这将激励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文化。另一方面,当地民众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外界的信息和文化,可以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扬自己的文化。
在拉萨市民族手工艺品的主要销售区──八廓街里,购买民族手工艺品的海内外客人络绎不绝。这里除藏饰、藏香、藏毯、藏纸、藏药等西藏特产外,松茸、黄蘑、糌粑、牦牛肉干等土特产品也极受外地游客的青睐。拉萨市尼木县的手工藏香拥有悠久的历史,专门经营尼木藏香的藏族商人加措说,28根一捆的藏香去年销售了13万捆,收入达到10万元。现在,尼木县吞巴乡的藏香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制作藏香的水车有230多部。
可以体验藏族百姓日常生活的民俗村、"藏家乐"等也受到了追捧,并成为许多进藏游客的首选。在桑木民俗自然村里,导游洛桑向游客展示打酥油茶、做糌粑、跳锅庄,以及打藏刀的手工做法,并邀请客人一同体会。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桑木村就是西藏著名的民间歌舞之乡,民间艺人辈出。如今的桑木村同样也是"卧虎藏龙",发展旅游业之后,村民们能歌善舞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
西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藏戏、藏纸、唐卡绘画、藏医藏药、卡垫藏毯制造等,都承载着藏民族延续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索文清说,如今随着铁路带来的投资潮,西藏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商业开发中焕发新生。比如,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藏纸方面已研制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兽皮纸、彩绸纸、印花纸等十几种藏纸新品种,并根据各种纸的性能制作出壁画、雨伞、灯笼、贺卡、日历等工艺品,深受游客欢迎。"保护和抢救西藏传统文化遗产不能只靠国家拨款来支撑,走商业开发与遗产保护相结合的道路,不失为一条可取的途径。"(记者 颜园园)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