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什么时候汽车不用加油?什么时候汽车可以“吃草”?什么时候汽车可以早出晚归,回家充电?近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对新能源汽车的路径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描绘,并传达出这样一组信息:未来交通的战略是可持续战略,而这一战略的主角便是同时具有节能与环保优势的新能源汽车。
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企业界代表从多个侧面充分阐述了这一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预测:先进柴油汽车将是混合动力和燃料汽车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之前的非常现实的选择,但并不是长远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将逐步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燃料电池代表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但15年内难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冯飞在刚刚完成的一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我国需要抓紧时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及宏观政策措施。
他说,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汽车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能源和环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本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突破点,政府应该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保持中性的鼓励立场。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李石星处长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市场扩容、国际市场供方格局变化以及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国际化进程加快三大机遇,同时面临产业中空化、结构失调、企业体制老化、管理机制亟需改革四大危机以及全球新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泛起、能源危机、安全课题、标准法规门槛及成本提升对可持续性发展构成的威胁等五大外部压力。要想实现“汽车制造强国”的目标必须立足未来、潜心研究、不计成本,建立创新机制,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刘世锦新闻,刘世锦说吧)总结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发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目前应该确定一个开放式、多元化发展格局。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环境包括石油价格等的变化,到底哪些技术好很难判断。另外,中国区域差别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为多元的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所以新能源开发应该鼓励百花齐放。
他同时指出,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之间一方面要竞争,一方面需要合作。包括政府在内,建议形成一个产业联盟,集中力量搞开发。
他最后强调,新能源的技术开发与应用,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方面政府要有超前性和调协性。对有可能商业化的产品首先给予支持,让其产业化。另外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的协调运作,哪个环节跟不上也会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政府要加强协调,使这一充满美好前景的工程尽快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