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医院一开业就实行了“医药分离”,此举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家民营企业为什么敢挑战“以药养医”的市场潜规则?国内多家医院曾试行“医药分离”,但都黯然收场,新建康医院“医药分离”的大旗能扛多久?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挑战“以药养医”
大同市新建康医院于10月19日正式开业。医院由民营股份制企业大同市新建康医院管理公司投资近1亿元兴建,是大同市最大的民营医院,营业面积达1.8万平方米。
新建康医院自己不设药房。走进该院,记者看到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取药处挂的是万民药房的标志。万民药房在新建康医院设了两个售药专柜。在医院的隔壁,是营业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万民药房售药大厅,售药大厅也与医院相通。患者持医生的处方,可在专柜或大厅买药,两边价格相同。
万民药房是大同最大的一家民营药品零售企业。近年来,万民药房一直举着“大同药品零售最低价”的旗帜,并屡屡率先降价,受到同行的“围攻”。
大同市最大的民营医院和最大的民营药品零售企业联手挑战“以药养医”,得实惠的该是患者。一位在该院划价后取药的患者说:“以前在其他医院买这些药怎么着也要花100多元钱,今天只花了58元。”
在二楼门诊部,记者遇到了一位老“病号”。他说,万民药房的药比较便宜,现在旁边又有了一家医院,看完病顺便就能买药。他今天花了49元钱,至少比另一家医院的药房少花9元钱。他说,在这里看病买药,比一般医院的药房要便宜15%~20%,比普通的药店也要便宜10%~15%。
不过,因为是刚开业,来新建康医院就诊的患者并不多,而且合作方万民药房目前也是“赔本赚吆喝”。
万民药房刘经理说,万民在与新建康“医药分离”的合作中几乎没有利润,甚至要亏损。但万民从全局出发,从药房的信誉考虑愿意与新建康联手,来为老百姓谋实惠。
“医药分家”后,管理需创新
目前,我国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的。医院的主要利润来自销售药品,而不是来自医疗服务。没有药来“养”医院,医院很大的一块利润没有了,医院如何来维持、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民营医疗企业。
新建康医院管理公司董事、值班院长索燕声表示,医院不设自己的药房,就是要遏制虚高药价、回扣药等问题,万民药房是大同市价最低的药房,选择与万民联手,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病患,促进医院良性循环。
索燕声说,许多医院药房卖高价药,很大一部分利润作为回扣给了开处方的医生及药厂驻医院的“医药代表”和药贩子。“我们不需要以药养医,我们把药的这一块利润让给患者,使他们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来看病的人多了,来自医疗服务的收入就多了。我们追求‘以量取胜’。”
“如果一家医院要靠药来养,说明这家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不行,这样的医院关了也罢。”索燕声感叹说。
“医药分离”后,医院的收入减少了,会不会由“以药养医”变成“以器械养医、以检查养医”?对此,索燕声表示,医院不设药房了,如果医疗收费高,就吸引不来病人,医院就维持不下去了。我们不是说低价看病,而是实施与医疗技术和服务匹配的合理收费。
医药分开后,逼着企业提高管理。索燕声说,新建康医院管理公司下属3家大型医院,有高档、中等和普通医院3个档次,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专家、教授可互相协调,避免人员、设备的浪费,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各医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就看怎样发掘利用,怎样提高管理了。
近年来,重庆、武汉、江苏、北京、上海等很多地区都有医院尝试过“医药分家”,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能够坚持下来。
新建康医院会不会也中途“医药合一”呢?“绝对不会。”索燕声直言,“医院不卖药,完全可以维持下去。许多医院‘医药不分’,主要害怕‘医药分家’后冲击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只要管理得当,分家后医院会过得很好。”
本报大同11月1日电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