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首富施正荣昨天出现在上海开幕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他称,中国大量公司蜂拥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后,使该产业上游产品多晶硅需求旺盛,价格上涨,但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将是,十年之后硅片价格缩水一半。同时,他认为,太阳能的真正竞争者是火力发电等传统发电产业,而非同行业之间不断升级的价格战。
十年后硅价将降一半
昨天,施正荣与上海电气总裁黄迪南同时亮相工博会。在听完黄迪南对太阳能产业的发言后,他不紧不慢地走上讲台。在一幅插有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旗的世界地图前,他说:“你们看,这些插着地图的就是在大力推广太阳能产业并出台了相应政策的国家。”
最近欧洲有一份研究报告称,到本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将占整个能源供应的30%,而到本世纪末这个比例将上升到70%。施正荣说:“太阳能产业是能源发展的未来。”但当翻过这张图后,他有些愁眉不展,说:“这张图显示虽然太阳能的需求在5年内增长了37%,但这几年仅中国的太阳能公司就有400到500家之多。大家一起推高了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料价格。”
过去3到5年,多晶硅价格上升了165%,“而在中国这个价格上升幅度达到了200%。这是很不正常的。”施正荣说,2006年第二和第三季度,中国的太阳能电池达到了历史最高价,即1瓦的太阳能电池片为4到5美元。而第四季度则有明显下跌迹象,跌幅为5%到10%。“明年,这个数字还将下跌5%到10%。”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叶先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到2016年1瓦的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将为2美元以下,那时市场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质量为上
在产品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证新能源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正荣称,如果太阳能电池片的价格跌到2美元甚至1.5美元的时候,那么它与火力发电的成本基本就接近了,那么大量扩产也是必要的。
很多企业突然进入这样一个领域可以理解,也属正常,但是不是所有公司都适合进来,施正荣认为,能源产品与日用消费品不同,后者可能质量越好价格越贵,但能源产品不仅要有好的质量,也要有适合的价格。“你好不容易找到了客户,但这个产品却不能维持长期的寿命,价格即便降低却失去了信誉。”
不久前,世界著名企业BP公司发生了事故,公司忽视质量检验,相关产品突然燃烧。“如果你的产品不能有30年的质量保证期、100年的寿命,我奉劝你不要做电池。”施正荣说。
多晶硅电池是一条长产业链。先从一般的硅中进行提炼出纯度较高的多晶硅,然后经过切割等加工程序,再制造成为封装好的电池片。目前,因为提炼的设备和技术并不成熟,因此这个环节的中国企业能力较差,一般为国际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
而硅锭的控制和切割环节以及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制造,我国都已成为世界第一。
为了使终端产品电池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和装备改造。而技术革新的一方面,就是使用薄膜电池,也就是将原先300微米的电池换为更薄的电池,一般可以达到2到3微米,这样既节省成本,也可适用于更广泛的行业。施正荣认为:“假设薄膜电池与现有的成熟多晶硅电池的转换率一致,即15%以上,那么未来的市场将是薄膜电池的天下。”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