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李若愚)中国拥有的163万项专利权,10年来只有682项去银行换到了贷款,不到总数的0.05%。这个尴尬现象,近期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的共同关注。
长期以来,由于融资渠道的限制和企业意识问题,企业用专利权融资的比例非常低。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邢胜才昨天告诉记者,“10年来中国专利权质押融资总额不到50亿元人民币,还抵不上西方国家一个大型风险投资项目的融资金额。”他进一步指出,对于我国亟待知识产权转化支持的庞大创新队伍来讲,区区50亿元无异于杯水车薪。
据悉,百万项专利换不来资本,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
不过,突破瓶颈的征兆已经出现。据邢胜才介绍,今年9月份,针对知识产权融资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湖南湘潭召开研讨会。除这两家机构外,国家发改委和部分银行机构也派员参会。
随后,央行的机关报《金融时报》连续刊登呼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文章,明确表示了央行对此的支持态度。几大商业银行在第一时间揣摩到了央行的政策导向。上个月,工行开出了专利权质押融资第一单;交行日前也宣布,在北京首家推出“展业通”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据悉,除了专利权外,企业的商标权同样可以质押,最高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为3年。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