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17点,东盛科技董事长、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郭家学新闻,郭家学说吧)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今年才40岁的郭家学,声音里显得很疲惫。
昨日,东盛科技(600771.SH)公告称,截至9月30日,东盛科技大股东东盛集团占款11.39亿元,二股东东盛药业占用4.49亿元,累计金额达15.88亿元。 同时,东盛科技公告了具体清欠占款方案。此时,距离拜耳12亿元收购东盛科技“白加黑”仅仅3天时间。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爆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款?
郭家学:我们不是有意选择这个时间点,主要是出于为中小股东负责。在这里,我只有真诚地向中小股东道歉,向所有对东盛给予厚望的公众道歉……我太累了,该休息了。
《第一财经日报》:在这个时候,你作为东盛的掌门人,是不是应该对东盛以前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呢?
郭家学:这几天晚上我都睡不好。我反复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前几年东盛扩张的速度太快了,是不是自己的虚荣心、求胜心太强烈了。一味地并购、争夺,无疑要消耗、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在过去长达10年时间里,许多民营企业家,当然包括我在内,总体上处于“头脑发热”阶段,盲目追求企业发展“大跃进”。很多大民营企业集团似乎都奔着“500强”去做,出发点就是先做大再做强,再加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推动,导致了企业出现一系列发展问题。这次教训是深刻的。我觉得,作为民营企业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来经营企业,不能盲目攀比,结果欲速则不达。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更适合做一个诗人,不适合做生意。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打算如何清偿上市公司资金?
郭家学:东盛集团和东盛药业目前已经决定用以股抵债和以资抵债等方案进行解决。其中,对于东盛药业的欠款,将采取以股抵债,即东盛科技回购东盛药业所持其19.04%的股份,回购完成之后,东盛药业将注销,不再存在这个公司。对于东盛集团的11亿元的欠款,将以东盛集团拥有的股权或资产抵偿其所占用的公司资金,包括将东盛集团所持有的山西广誉远、潜江制药(600568.SH)、安徽东盛、东盛生物制品、东盛友邦五家公司的股权资产,审计、评估后作价抵偿其所占用的公司资金;同时将东盛集团位于北京金融街国企大厦A座10楼的房产(面积2729.78平方米)及车库评估作价抵偿所占资金。东盛集团将仅作为东盛科技的股东而存在,东盛集团今后将不再进行投资或参与任何业务。换句话说,就是东盛集团的所有资产通过东盛科技整体上市。
《第一财经日报》:下一步,作为东盛的创始人和掌门人,你准备怎样实施东盛的战略转型?
郭家学:在清欠工作完成后,潜江制药的控股股东由东盛集团变更为东盛科技,潜江制药将并入东盛科技的财务报表,成为东盛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同时,东盛科技也将更名为“广誉远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将业务调整为中药现代化、传统中成药和麻醉精神药。东盛集团收购“广誉远国药”95%股权,目前主营业务为传统中药。今后的东盛将成为专注做中药的上市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今后的广誉远是一家怎样的企业呢?
郭家学:广誉远是我国最古老的中药企业。我国传统中药四大保密配方中,这个企业就拥有两个。转型后的广誉远今后将成为东盛集团的旗舰企业。东盛这几年在规模扩张中吃了些苦头,不过东盛将由以前规模的迅速扩张转变为公司效益的迅速扩张。今后东盛将由原先的西药、OTC,转为现代中药、传统中药及麻精药品三大支柱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商场征战这么多年,你是不是觉得应该休息调整一段时间?
郭家学:创业这么多年,父母和兄弟都为我操了很多心,特别是我母亲,不管我深夜几点回家,她都要等着。一直到听到我开门进家的声音,她房里的灯才会熄灭。
重组云药:东盛系衰败之始
踏入医药行业10年,对于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来说,如今的收场多少有些无奈。
10年前,东盛还只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型医药企业,但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东盛大规模并购,纳启东盖天力、潜江制药、青海制药集团等30多家医药企业于旗下,让东盛集团和郭家学成为了业内响当当的名字。
大手笔一向是东盛的作风。2003年4月至今东盛集团以东盛科技作为融资平台,用获得的贷款分别收购了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潜江制药、东盛友邦等企业。
2004年,东盛更是以1.7亿元的价格,从光大集团手中收购了丽珠集团12.72%的股份,成为丽珠集团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时候,东盛集团为了能够参与云药重组,不惜花费4亿余元巨资,与国药集团组建了国药工业公司。此后,双方更是合作斥资7.5亿元获得了云药集团50%的股权。
云药系一位内部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据当初的重组协议,到2007年,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否则云南省国资委将从国药工业的出资中扣除,并重新选择合作伙伴。
而到2003年底,云药集团的销售额只有30亿元。
另一方面,此前按照协议,国药工业公司需要在2004年到2009年分两阶段投入60亿元以建设国际云药港项目,而这一项目曾被看做是国药工业用以完成上述艰巨任务的最重要具体手段。
然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60亿元都不是一个小数字。由于资金问题,东盛集团逐渐退出其在国药工业公司中的股份,从最初的49%,减持到33%。而最终,国药工业收回了其在云药集团50%的股份,东盛重组云药之梦破灭。
就在东盛疯狂收购之时,其资金问题就已经逐渐显露。相关报道显示,东盛历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达到14亿元左右。
如今,资金之困成了郭家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截止到目前,东盛集团所持有的潜江制药和东盛科技两家上市公司所有股权,因欠银行贷款,仍处于司法冻结状态。为了偿还占用东盛科技的资金,东盛集团将旗下所有资产都注入了东盛科技,集团几乎成为空壳。(傅航)
郭家学为何“四十而惑”
号称“中国医药行业梦之队”、曾放言“到创业30周年时,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16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 (郭家学语)的东盛集团,终于走到四面楚歌的这一天。无论郭家学多么长袖善舞,看来都已无济于事。道理很简单,过去快速扩张留下的窟窿太大了,现在怎么填也填不好。
快,并不是企业的败因;快得失去控制,无法驾驭,则会成为败因。
回首郭家学既往的创业轨迹,有许多艰难不屈的坚实脚印,也有不少把握商机的闪光时刻。他的名字可以说是过去十年中国医药市场上一个烙下印痕、无法绕过的名字。他不断收购、整合、做加法,其代价则是大大透支了旗下上市公司的信用。这代价,最后成为他的“不能承受之重”。
郭家学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作为一个企业家,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量力而行,保持自身企业的持续、健康、长期发展,你能把自己的企业发展成增长10%的企业就是好的,不能说年年翻番,那样是非常不正常的企业……如果不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你把企业搞砸了,你给大家构成了金融风险,企业的职工失去了这个饭碗,也是一个风险,对社会安定造成风险。”这是2005年3月郭家学在新浪网聊天时说过的话。现在,这些话都在他自己身上应验。
中国企业界的郭家学们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死的将军还不够多”。既然走捷径受的惩罚不够大,而占的便宜足够多,那么虽有几个“大败局”为戒,更多人还是不会转向的。1966年出生的郭家学,三十而立,到今天却“四十而惑”,原因就在于过去十年不断弄火,却始终没有真的烧到自己头上。
凡可以“比快比大”的方面,中国企业一般都比较神速,例如上规模,铺摊子,搞并购,喊口号,在“GDP崇拜”之背景下,这种“快速”往往还能得到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扶持,两相激励,欲罢也不能;而凡需要“比慢比强”的方面,中国企业一般都兴趣不大,例如研发、治理结构、人力资源、聚焦、诚信等。
就在这一两年,从三九到华源,再到东盛,“死的将军”已经够多了。那么,更多的企业能够彻底转向、转型吗?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