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非合作论坛即将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论坛显示,随着能源及矿产资源价格的上升,非洲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吃重。基于资源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利益,中国正在调整战略,重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以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打开资源空间。中国政府的努力对中国企业将带来利好。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将在非洲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为了规避风险和提高效率,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规划和信息研究能力,这是介入非洲必须完成的功课。
非洲正在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机会
11月1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据了解,这是中国主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届时将有48个国家的代表团来与会,同时将有20多个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列席。从北京的准备情况来看,中国政府对此次会议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显示了中国对本次峰会的高度重视,其隆重程度甚至超过了几乎同时在南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非合作论坛的举行,正处在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背景下。在此前对中非合作论坛的官方宣传中,对于“新殖民主义”论调的回击和澄清,曾一度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对中非合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希望将中非合作置于一种新的框架中。
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吃重
中国对非洲的格外重视,显示了一个近年来逐渐清晰的趋势——非洲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吃重。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大量的石油和矿产品,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和矿产品价格大幅上升,非洲的资源价值也随之快速提升。
非洲的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和拉美,仅撒哈拉大沙漠地下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12%左右。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10年期间,非洲石油产量将由当前的每天800万桶提升到1100-1300万桶。世界石油产品最大消费国美国则宣布,到2015年,从非洲进口原油将占其总需求量25%。在对能源的强大需求下,跨国能源巨头纷纷在非洲加大投资力度。世界五大能源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大型跨国能源企业日前已经承诺,在西非几内亚湾上游石油矿业投入庞大的资本,其中,仅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一家便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国际能源专家预言,今后25年将是非洲石油行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
非洲大陆素有“世界原材料仓库”之称,世界上已探明的150种地下矿产资源在非洲都有储藏,尤其是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的50多种稀有矿物质在非洲储藏量巨大,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铂、锰、铬、钌、铱等的蕴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造成非洲地位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政治社会环境。非洲国家数量很多,发展水平低。如果要对非洲投资,其落后的条件在过去都是必须考虑的开发成本,因此长期以来为世界所忽视。但是,由于全球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这种开发成本已经变得可以为世界所接受,这也是许多国家的资本大举投资非洲的重要原因。
迄今为止,发达国家是对非洲投资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对于石油资源需求量大的美国和日本,它们纷纷提出援助和发展计划。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对非投资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新油田的投资中,法国落后于美国、英国排在第三位,其他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外国对非投资有一半用在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上,特别是石油、矿产、木材等基础产品方面;20%投向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
近期,日本也加大了对非洲的参与。日本前首相小泉今年4月29日至5月5日曾出访埃塞俄比亚、加纳等国,并同非盟以及埃国首脑举行会谈。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日本这样做是为了对正在非洲展开积极外交攻势的中国形成牵制,中国的“非洲政策”正遭遇日本“非洲战略”的紧逼。
可以认为,当前非洲国家及其能源资源,是各国未来竞争的一个战略筹码。
中国重新认识非洲的重要性
中国对非洲并不陌生,过去中国对非洲曾有过长期关注与合作。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基于政治与外交的需要,向非洲国家提供过大量的援助项目,留下来的著名项目有坦赞铁路等大型项目。中国也因此在非洲也建立起了较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然而,此后中国外交在战略上出现了大调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国的开放主要是向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开放,我们急于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市场经济。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十分重视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反而忽视了与非洲国家的往来。从事后来看,对非洲国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实际上是长期忽视了可做战略筹码的非洲国家。
战略上忽视非洲在近年已经表现出恶果。这不但给了美国和日本以可乘之机,还给了台湾以“外交”空间。中国过去为了输出社会主义而提供的大量援助,以及在非洲留下的声誉,在二十多年的忽略中(这恰恰是一代人的时间)也渐渐被非洲国家淡忘。
随着全球生产资料形势的日益严峻,能源、矿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又开始重新恢复和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毫不讳言,中国重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有现实的利益考虑。最大的利益可能就是石油资源了。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透露,2005年,中国从非洲地区进口原油383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0%。而在1999年和2001年,我国从非洲的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额的19.8%和22.5%。今年上半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增长了22%,达2340万吨;但同期从中东进口的原油只上升了5.8%,达3310万吨。在总进口量提升的情况下,非洲原油进口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可见中国对非洲的石油依存度在加速增长。
中国重新争取战略筹码的另一个重要性与台湾问题有关。台湾问题是中国在外交上的一大掣肘。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地区靠“金元外交”与一些非洲国家达成“外交”关系,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空间反而是一个打压。近年中国在重建非洲关系的过程中,为解决台湾“外交问题”也投入了不少额外的资源。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现在已经认识到非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多元化的积极步调,希望利用原有的外交关系基础,进一步扩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如果说开发全球能源的过程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全球化的过程,并可以称为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全球化,那么非洲就是中国参与第二次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中国介入非洲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
国家的交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重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实际上是在重新调整世界各国在非洲的利益格局。因此,中国在非洲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国际政治的阻碍,有时甚至会发展为新的风险因素。
美国对中国在非洲的举动是极为关注的。不久前,刚刚结束两周非洲之行的美国民主党新一代政策新星、参议员巴拉克·奥巴玛在与国会议员连线时惊叹:“走访非洲时的一个惊人事实是,美国在非洲的缺席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同等醒目。”美国人也在反省: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因长期动荡而认定非洲无利可图,并于几十年前就几乎放弃在那里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的投资之际,中国公司进来了。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4年,中国在非洲共有450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也不仅仅局限于石油领域。据世界银行统计,截至2004年的10年内,在发展中国家发放的优惠贷款总额中,中国占了58%;此外,不很完善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有500亿美元左右的海外直接投资,其中1/5在拉丁美洲;还有一些辅助活动,中国提供武器、奖学金,甚至医生,在过去40年里,估计为1.8亿非洲患者进行了治疗。
中国的介入让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不安。因为中国有意在那些美国试图孤立的国家使用国家资金来击败商业竞争对手。甚至连世界银行也在批评中国——当多边机构正敦促贫穷国家偿还债务时,中国却向它们推出自己的不带附加条件的贷款。
苏丹是此种情况的一个典型。由于美国政府对苏丹政府进行经济制裁已多年,使得美国的石油公司迟迟无法进入苏丹石油市场,来自中国的石油企业则成了那里最大的外国投资者。而苏丹政府也没有如美国所预计的那样由于经济状况不佳而迅速垮台,相反却从石油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收入。驻喀土穆的一名美国高级外交官表示,“我有时甚至自问,‘我们是不是错失了这里的良机’?”
西方国家对中国介入非洲的指责,在近期达到了一个高潮,一些西方主流媒体纷纷指责,称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种舆论环境是中国在进入非洲时不得不注意到的。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机会与风险
中国介入非洲,虽然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真正参与投资和项目的还是各种各样的企业。据了解,除了大型国企进入非洲之外,还有很多中小型民企也在非洲进行投资和经贸活动。企业的参与和政府的参与,在重建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判断,鉴于非洲对中国未来发展和全球战略的重要性,中国未来在非洲的发展步子还会加快,由此产生的市场机会将以人们所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西方国家是差别化的,中国不会对被投资国的内政进行干涉,因此中国在不少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投资更受欢迎。
虽然整体上机会很多,但非洲开发的风险依然比较大,不会一帆风顺。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全球的软实力处在下降过程中。“软实力”的范畴很广,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的感召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很明显,“软实力”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而“硬实力”也需要一定的“软实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近年在全球的硬实力有所上升,但软实力则处在下降过程,现在不过是处于急起直追的进程中。这对中国企业在非洲市场的运营可能会负面影响。
国际冲突风险要求介入非洲的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战略规划和信息研究能力,这既是规避风险的需要,也是增加经营成效的需要。具体到准备进入非洲市场的企业而言,战略规划就是制定使企业进入非洲市场的目标与企业的能力及变化中的机会相适应的一系列计划。战略规划需要运用分析、想象和判断。对于进入不发达国家的海外市场,战略规划是很重要的。
而制定战略规划离不开信息研究,信息是规划的基础。企业投资非洲如果不进行大量的信息研究,那只能是“两眼一抹黑”,既谈不上抓住机会,更谈不上规避风险。如果企业在战略规划与信息研究方面感到能力有欠缺,借助专业机构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整体而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关系增强,将为中国和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相比于过去基于意识形态的中非战略合作关系,当前基于现实经济利益和外交的中非战略合作关系,将显得更现实,更具体,也更容易持续。
(声明:本报告由安邦集团独家提供,请勿转载,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搜狐财经立场)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