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医院列入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对辽宁省各大医院的院长们来说,2006年的冬天来得似乎比往年更早一些。
9月29日,辽宁省对外公布了《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令他们一直惴惴不安的“医疗机构”赫然在列。 这意味着,只要符合条件,外资医疗机构不仅可以长驱直入辽宁医疗市场,而且将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
“《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实施,能增加外商对在辽宁投资的青睐。”在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喜鼎丝毫不掩饰他的喜悦;但是对于辽宁的医院院长们来说,他们却很难为此拍掌称贺。
民营医院夹缝求生
“我们民营医院的作用就是一条鲇鱼,在水里边搅和。”2004年8月,当沈阳医疗市场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时,沈阳204医院院长董令贻套用“鲇鱼效应”来形容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作用。
时隔两年后,当辽宁医疗市场又向外资敞开大门,体量更大的“新鲇鱼”逡巡而来,董令贻们估计难以像当初那样乐观。
并非危言耸听,辽宁民营医院已经陷入“内忧外患”当中。
首先是诚信危机。“的确有部分民营医院走歪了路,损害了民营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大的经营环境”,沈阳某知名民营医院负责人用“一条鱼腥了一锅汤”描述了目前民营医院的现状。
原沈阳某大型民营医院副院长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民营医院要想“强身健体”,首先要从医院自身的“祛病”开始。
周先生分析,相对于国有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院的规模、数量、实力、医疗水平尚不能与公立医院分庭抗礼,民营医院只有紧紧抓住自己的特色,在医院硬件条件、医疗技术和服务方面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站稳脚跟。
除了自身问题,令民营医院经营者困扰的还有,取得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的待遇,尤其敏感度极高的税收问题,常常让他们感叹“敢问路在何方”,虽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多次鼓与呼,却每每以失败告终。
公立医院未雨绸缪
“医疗机构全面进入市场,公立医院遇到的是一个要么生存发展,要么自然消亡的新课题”,沈阳市一家国有大型综合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认为,虽然民营医院的崛起给公立医院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民营医院资本规模小,在医院规模、硬件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还难以与已有深厚积淀的公立大医院抗衡,而外资医院则不然,一旦进入沈阳必定有备而来,冲击在所难免。
实际上,外资医院虽未入辽,但是却已经在影响着辽宁医疗市场的格局。
“外资医院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辽宁某省级医院负责人毫不讳言。
据悉,我国第一家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控股的医院———北京SK爱康医院于2003年12月30日在北京成立。该医院甫一成立就创立了独特的医疗服务流程,并在国内首次引用“健康管家”概念,一时领风气之先。
辽宁某省级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也正是受爱康医院这种为患者提供具有更多附加值的服务理念的影响,不仅中国医大一院、医大二院、医大四院、辽宁省人民医院、202医院等沈阳著名公立医院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健康体检中心,发展健康管理产业,沈阳民营资本也纷纷试水于此,外资医院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外资医院虎视眈眈
截至目前,记者了解到,辽宁还没有由外商投资或控股的医疗结构,但是“他山之虎”的下山之日已指日可待。
“外商投资医疗机构在原来的目录里不属鼓励之类,此次我省将医疗机构纳入‘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无疑会吸引一些世界上知名医疗机构或大的财团来辽宁投资医疗行业。”辽宁省发改委国外资金利用处处长张扬表示。
据张扬介绍,《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于9月25日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第47号令下发并正式实施。作为《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一部分,列入《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外商投资项目,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惠政策。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主要的优惠政策包括:目录内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目录内项目采购的国产设备,享受增值税退税政策;对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三年内,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属目录中国家鼓励类的并在省内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属《目录》中鼓励类的,国家各方面财政拨款、国债资金优先安排。
张扬的看法与业内人士的看法不谋而合。辽宁省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继北京SK爱康医院成立之后,中外合作医院先后现身杭州、上海等城市,沈阳作为东北三省的中心城市,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外资医疗机构对此地早已虎视眈眈。如今,外资医疗机构又进入《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获得政府多项政策扶持,无疑会加速其进入的步伐,使辽宁医疗市场之“三国演义”提前到来。(3B1)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