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杨雪婷)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的问题所做表述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所涉内容有: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生态、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明晰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促进中央转移支付规范化;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增加国家财政投入规模,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几个方面。
这几项内容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最后“增加国家财政投入规模,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一条表述了,这意味着今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供给将通过财政增量的方式增加。
财政部年初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2006年度财政预算报告草案披露,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1359亿元,比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21.2%;对少数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200亿元,比上年增加25.6%。一般性转移支付旨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
财政部长金人庆近日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有专家指出,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弱势群体和城乡困难居民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要时时处处都追求“立竿见影”,历史的欠账要一步一步还。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