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跑银行口同事的“抱怨”,央行总在周五发布重要信息,害得她周末紧张采访无法休息。上周五,货币政策再一次重拳出击,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背景?
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而言,意味着冻结资金达1500亿元之巨。 数目不可谓不小。作为从供给层面关紧龙头的举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影响十分明显。如此力度的政策工具被频繁使用说明央行认为之前的措施还嫌不够,流动性泛滥乃至通胀压力仍然不小。
今年以来,央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三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从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再加上这一次,共冻结4500亿资金。
按官方说法,措施的出台直接原因是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目的是为了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
流动性过剩,简单说就是钱太多了。近年来,银行体系的确存在持续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后遗症就是投资想降也降不下来,因为钱多,所以借钱容易。资金成本过低,导致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花钱大手大脚,眉头不皱就扔出几千万上亿元,经济持续出现过热迹象。
那么,钱多是怎么造成的?钱多的压力短期内能得到缓解吗?从全球角度来看,整体性的流动性过剩是趋势性的,而就中国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由于国际收支失衡,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
此外,临近年底,贸易顺差仍在继续,而由此带来的外汇流入也在加速。更令事情复杂化的是,几大国有银行巨头近期接踵上市,募集了大量海外资金,连外汇占款加新的放贷计划,实际供应了数以千亿计的流动资金。
大家都知道,除了提高准备金率,央行还有发行票据、加息等措施。但票据发行是有周期的,今天回笼的货币越多,明天释放的也就越多。最新统计表明,央行票据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到期的票据量分别达到6200亿元和8500亿元,意味着央行需要发行更多的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和到期票据。因此,指望票据来实质性回笼资金难度颇大。
而加息呢?至少在近期无法推出,一个明显的理由就是不能因为利差加大而让汇率雪上加霜。因此,在如此资金供应背景下,即便动用最严厉的货币政策工具也不一定十分有效,持续的紧缩政策周期还将继续,而首选的仍将是提高准备金率。
现在,新上市的银行出于自身收益考虑,必然增加贷款,而随着地方政府换届,新的投资冲动也可能抬头。凡此种种,更加剧了央行的忧虑,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关紧资金龙头的力道只能更大。(6A9)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