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东南地区人均获外资为西部25倍。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陆续拥有诸多政策“绿灯”,然而引资效果却水涨船不高。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近日撰文指出:偏好“大资本”的引资误区湮灭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看来不是外资不来,而是中西部地区专盯着大资本,看不上小资本。
早在2000年,西部大开发就被列为当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除了税收、金融等政策等优惠以外,各省还对引资优惠纷纷“竞赛”。然而数据显示,在诸多政策“绿灯”频闪之下,去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的97.69%仍集中在东部地区。
11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提到,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是“十五”期间的一大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部研究员郝红梅撰文分析认为,外资进入的第一直接障碍是缺乏利益驱动,招商引资偏好“大资本”削弱了中西部比较优势。
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外企在华投资回报率高达22%,但其却对中西部地区却极其“冷落”:2004年东南省份的人均外国直接投资额128美元,是中部地区的7倍,西部地区的25倍。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市场繁荣、航运交通便利,但中西部地区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也应该是一大利益驱动。
商务部研究院的此项分析指出,招商引资偏好大资本,但中西部与东南部地区如果在同一个产业竞争不具有比较优势。我国招商引资在政策上和学术上都主张将引进跨国公司作为中西部的外资战略转变。政策和理论导向促使中西部与东部在引进跨国公司上竞争,无形中增加了合作成本。
这使得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特点上的比较优势显得不那么明显了。“一个地区如果忽视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有的资源比较优势,实行某种形式的赶超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则必然缺乏竞争力。”郝红梅认为。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