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大盘疯涨,最高摸至1900点附近,而伊利股份(行情 - 留言)(600887)却开盘即被封单砸到跌停,全天成交34万股,成交金额仅为713万元,直到收盘,伊利股份在跌停位置还有74万手的封单,名列跌幅榜第一。 11月11日,伊利也开盘就跌停,截止到上午,在跌停价格18.85元仍然有35149手的封单。
而此前,从10月31日到11月8日,连日低迷的伊利股价突然发力,从19元附近连续拉升到24元。19日和21日换手率都超过2%。
短短的几个交易日,伊利如当年的长电权证一样,上演冰火两重天。
基金分歧
“在市场分歧中,伊利肯定会有所表现。”11月7日,一位基金经理称。他对伊利的估价为短期24元,中长期看好。
11月3日,伊利发布公告称,向全体股东派发权证,每10股派发3份,发行数量总额为 154940935份;发行方式为免费派发;行权期为权证存续期的最后5个交易日;行权价格为8元,即认股权证持有人可按8元购入标的证券。
就是这样一份简单的权证说明引起了市场的广泛争议。
“实际上,伊利认股权证是包含在股改方案中的承诺之一,目前的股价是含权的。会计师协会给出权证的公允价格,在12.51元左右,这意味每个权证 4元多,目前的市场表现是自动除权的结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招商证券的朱卫华分析认为,“伊利认股权证相当于配股,配股就是有价格的,就是摊薄上市公司业绩,提高市盈率,对投资者不利。发行权证仍然被通过,是因为权证是有价格的,投资者希望一年后的收益提前实现。”
而市场表现也充分说明了投资者的分歧。11月3日,伊利发布了发行权证的公告,停牌一小时。10点半开盘之后,伊利即以23.24元的涨停价格开盘,随即在不到半小时内,即被大笔的卖单最低砸到21.86元。之后,在横盘整理了不到10分钟,随即展开上攻,最终以22.83元的价格报收。当天振幅达到6.53%,换手率为7.69%。
11月6日,伊利表现平平。而当晚有基金经理称,“明天将决战伊利”。11月7日,伊利开盘22.95元,盘中最高摸到24.10元,收23.94元,上涨5.95%。在市场中表现抢眼。
随即11月8日的股权登记日,也就是权证派发登记的日子,富有戏剧化的一幕展开了。11月8日,伊利股份开盘即被80多万手的卖单,以20.94元的价格封住跌停。全天成交34万股,成交金额仅为713万元。11月9日,伊利仍然被将近3万手的封单,以18.85元的价格封至跌停。
“这样的操作手法在基金行业十分惯用,长电也是如此。实际上,是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做账方式,如果权证没有计算价格,则会导致资产凭空消失,但是真正上市以后,则要依据市场价格来计算。”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称。
伊利价值几何?
实际上,伊利的价值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蒙牛。
在液态奶领域,蒙牛占据约30%的份额,伊利占据23%左右的份额。蒙牛和伊利在乳制品领域竞争头把交椅的争夺一直在进行。
截至11月10日,蒙牛在香港的价格为16元附近,市盈率超过30倍,而相比较而言,伊利的市盈率大约只有25倍左右。如果仅仅是二者的比较,伊利仍然有大幅的上涨空间。所以在市场连续两个跌停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基金看好伊利的长期发展。
从2005年的销售收入比较,蒙牛销售收入100亿元,总市值140亿元,伊利销售收入120亿元,总市值98亿元。而这两家公司的渊源也相当深。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牛根生新闻,牛根生说吧)原来就出身伊利。而2004年6月,蒙牛香港上市也成就了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商联投资的资本盛宴。甚至有传言称,蒙牛将收购伊利。
“单纯比较这两家公司的市盈率并没有意义。蒙牛是在香港上市,而且之前内部的管理经营水平都经过了国际资本的改造;而伊利还是一家民营企业。不可同日而语。”香港一家投行人士表示。
尽管如此,国内大部分的基金仍然看好伊利的未来。银华优势企业基金、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基金经理蒋伯龙称:“估计一部分人是专门冲着权证过去的,他们拿了很多,所以拿了权证就会卖出,但是基金一般资金比较大,相对比较稳定,我们还是比较看好伊利,所以没有动。”
“消费品、金融都将是未来基金的投资热点。像伊利这种公司,目前的股价是权证难以估算的短期市场反映。比较合理的估价在25-30倍市盈率比较合理。”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刘兆琼 孙健芳/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