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证券 马佳颖
上周五的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一九”现象,金融板块以“一枝独秀”对抗市场的“落花流水”。据测算,上周五工行和中行收盘价带动股指上涨合计8个点,除去这个因素,沪指实际下跌21个点。有市场人士怀疑,这是金融股在掩护其他资金集体撤退,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弄清究竟是什么力量促成了银行股的如此与众不同。
权重决定话语权
随着中行和工行的成功发行与上市,银行板块市值占沪深股市总市值的比重逐渐加大。我们以两大银行股上市作为阶段区间,将今年市场行情分为四个阶段,对比一下权重的改变对行情走势是否起到了影响作用。
在中行上市之前,银行板块占总市值权重仅有5%,同期该板块的整体涨幅要小于沪市股指的平均涨幅,也就是说,在今年这波围绕着股改和人民币升值两大主旨展开的行情中,在初期作为升值最大受益板块的金融股,并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7月5日、10月27日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登陆A股市场,所带来的量的改变在多钟因素的作用下终于引发了质的变化,金融板块旋即脱颖而出,成为主导市场的力量。促成银行股飙升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特别是在三季度有加速的迹象,以人民币计算资产的银行股在人民币升值影响下,凸显出被严重低估的投资价值;二是银行股的大权重所带来的战略性机会。9月5日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抢先推出,引发了众机构对大盘蓝筹股的争夺,从9月5日截至到11月10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国国航、武钢股份、中国联通、万科A等大市值个股涨幅居前,印证了在创新品种的推动下,对权重个股的追逐已成为市场各机构空前统一的投资理念。中行上市后银行板块已经跃居两市权重第一大板块,工行上市后这一地位更加无可动摇,在大行情的预期下,超级机构所能选择的一定是这类个股。
港股促升A股
如今境内股市和香港股市A-H联动效应逐渐增强,随着中行回归A股、招行增发H股,两地股市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截至11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数收盘18891点,并于前一交易日盘中突破万九关口,年内涨幅接近27%。香港股市屡创新高得益于中国概念股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使其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境内股市没有完全对外开放,香港市场便成为了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概念股的窗口,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进入。
在港股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中,有5家是内地企业,其中银行股又占据三席,分别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而从全球资本市场范围看,近一年来一些主要指数如标普指数、彭博欧洲指数、日经指数等,其中银行业指数都领先于综合指数,可见在牛市中金融股必定是领涨龙头。
目前,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银行股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3家,通过对其A股和H股PE和PB比较可以看出,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普遍比A股高,这为A股市场上金融股持续上涨奠定了基础。
QFII投资全球配置
我国的证券市场仅仅发展了十几年,机构投资者规模也仅初具雏形,在研发视野、资产配置结构、投资理念变迁等方面显得较为稚嫩,而境外投资者QFII以其丰富的投资经验、研发的全球视野和庞大的资金规模,逐渐引领了市场的主流。实际上,金融股的持续走强正是QFII投资“全球配置”的结果。
分析QFII在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轨迹,可以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水阶段。在这期间内QFII的投资品种较少,规模也不大,以分享当地经济增长为主;第二阶段则是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和交易活跃度,将投资纳入其全球配置范围中。一般而言,试水期大概有两到三年时间,在我国资本市场由股改而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面前,QFII在我国的投资已经开始了“全球配置”。
在全球配置阶段,QFII在其他新兴市场的投资中,有一部分是具有本土优势的主导产业,如印度的软件业等,另一部分则是国际视野下的战略配置,如金融业。由于金融行业巨大的成长空间和较高的进入壁垒,导致该行业具有资源稀缺性,是QFII眼中少有的极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成为可以长期选择的投资品种。这就是为什么国内机构对金融板块产生犹疑,在其买了又卖、卖了再买的过程中,QFII一直坚定的增持金融股的原因所在。QFII的行为成为了市场的风向标,国内机构对QFII持仓品种的追逐,也造就了金融板块的强势。
金融业面临整合
我国入世后对金融领域的保护过渡期将于今年12月11日截止,届时对外资金融机构将实行国民待遇。金融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也是国际资本与产业资本重点整合的行业之一。今年上半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的金融行业战略性并购已经达到近3000亿美元,在A股市场实现了全流通格局后,可以预见未来金融领域内银行业的收购与反收购大战即将打响。
在我国已上市的银行股中,股权比例较为分散,大股东实力较为弱小。为应对外资对银行业的收购与兼并,国内银行必然积极应对竞争与挑战,一方面改善经营管理以提升内在价值,一方面进行行业内整合以做大做强。
由此可见,银行股的一枝独秀是有多方面因素支撑的,是建立在全球背景下的战略性机会,不论其是否真有“造势”的目的,就该行业本身而言,银行股的投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