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网11月13日电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这不仅是中国的纪录,也是世界的纪录。面对这一历史性突破,世界为之震动,国内一些学者也发出了“外汇储备过多”的惊呼。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谢太峰教授在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相对于中国过去长期存在的外汇短缺而言,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从根本上说利大于弊。
文章指出,一国外汇储备的存量来自国际收支顺差的积累,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通常是该国对外经济实力占优势的客观反映。中国外汇储备能够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这一事实,意味着中国对外经济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忽视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而刻意打压外汇储备的增长,最终必然付出抑制经济增长的代价。
文章表示,一国所持有的储备资产的多少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性和国际化程度密切相关,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物质基础。中国之所以1994年能够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7年正式接受世界银行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管制放松的迹象,就是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结果。当人民币在自由兑换道路上开始起步并加速行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之时,绝对不应忽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章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充满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近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没有发生大的危机,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永远高枕无忧。相反,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国际投机资本完全有可能再次兴风作浪,掀起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风暴。而充足的外汇储备就是一种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防御金融危机的资源武器。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东亚的重生》的报告认为,近年来,东亚之所以不存在金融危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东亚国家积累了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外汇储备虽然总量破万亿美元,但如果按人口平均,人均外汇储备尚不足800美元,这在世界上也是很低的。与其为外汇储备破万亿而忧虑,不如充分利用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优势,让其为中国“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构建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