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确实需要扶持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生产企业,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相关企业竞争力。
在胡静林司长看来,从长远看,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等石油替代品的发展要靠市场,立足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但在发展初期,还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市场风险大、原料落实困难、关键技术瓶颈等制约因素。
“对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实施财税扶持将有助于突破各项制约因素,大大加快其发展进程。”胡静林说。
十一部委政策组合拳
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财税的扶持并非全部。
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指出,“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八部委的合作,对促进国家液体生物燃料工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十一五”期间,合作的部委将增加到11个。
其中,新增加的部门包括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这样,就可以从能源替代、农业区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加强组织引导。”熊必琳解释说。
他同时透露了正在审批过程的燃料乙醇产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乙醇汽油将占中国汽油消费量的一半以上,并形成“非粮”原料为主、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经济效益为中心、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压力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液体生物燃料产业链。
在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市场布局上,将保证现有的东北三省、河南、安徽等5省全封闭运行试点的供应,同时扩大湖北、山东、河北、江苏等四省的规模,“十一五”前期实现全省封闭。另外,将尽快在条件较好的省市区推广,实现全省区的封闭运行并逐步在其他地区推广。
同时, 在生产布局上则要坚持几个原则,包括体现农业区域的优势,定点尽量靠近木薯、甘薯、甜高粱等原料产地和汽油的消费市场,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尽量靠近饲料和养殖业发展地区,逐步形成东南、西南、东北、华东四个燃料乙醇主产区。
而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现,发改委也在会同有关部委制定产业政策,其中包括政策目标,发展规划,原料结构,产业布局,技术进步,组织结构,市场监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政策支持,行业准入,投资管理,其他等13章共52条。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贾敬敦也介绍了科技部下一步生物质科技工作的部署,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突出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和成套设备的研发,来促进生物质产业快速发展;支持生物质转化的催化前沿技术研究,大力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益和效率;着力于重大产品的创新,加快生物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增加生物质科技投入,保障生物质科技人员创新的持续发展。
贾敬敦还宣布,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将投入1.5亿元实施国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林生物质工程”,进行以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化工为主的研发,为生物质能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胡静林司长说。
碳氧化合物时代来临
在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看来,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如此众多的国家部委联手发力,源于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和生物质能自身的特殊优势。
他分析指出,生物质能与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既具能源功能,又能从事生物化工产品等物质性生产;既能缓解能源环境压力,又能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能使农林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和再利用,又能将尚无经济价值的边际性土地建设成能源基地。上述特点,都是其他能源做不到的。
有鉴于此,石元春认为,生物质能“具备了作为一种主导性替代能源的多方面要素”。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丰富也为其成为主导性替代能源提供了基础条件。
根据石元春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的初步调研成果,中国可用于生物质能的农林等有机废弃物的年产能潜力为3.82亿吨标煤,可用于种植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的年产能潜力为4.15亿吨,共约8亿吨。此外,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可以产业化生产的能源作物,比如南方的木薯和甘蔗,北方的甜高粱和旱生灌木,以及在广大地区可以发展的木本油料等油脂植物。
他同时提出了中国发展生物质能的重点产品,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燃料乙醇、成型燃料、工业沼气、生物塑料和生物柴油。
而在目前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突飞猛进,优惠政策陆续出台的情形下,他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质能合计可折合原油10166万吨,相当于2020年中国预计石油产量的45%,或当年消费量的22%,进口量的35%。
“21世纪,人类将从一个碳氢化合物的时代走向碳氧化合物的崭新时代。”石元春说。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