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消息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提高天然气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此言一出,引起了不少议论。
眼下,虽然发改委已否认了即将调价的说法,但人们的议论并未停止。 今年7月以来天然气价格在一些地区不同幅度上调的现实,以及国家将加快资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设想,让这个话题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实际上,有关天然气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进而鼓励与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从理论上讲并不错。但问题是,亟需与国际接轨的不仅仅是能源价格,还应当有能源的生产与销售机制。
很多人都注意到,最近一次全国范围上调天然气价格是在去年12月。当时,有关部门将每千立方米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了50元至150元人民币,调价幅度是近几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但石油企业似乎并不满意。据报道,最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又向发改委递交了申请天然气涨价的方案。
这样的方案如果通过,似又是一次成本倒逼式的调价。石油企业称天然气价格过低而导致亏本,却没人知道其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而其中究竟哪些是合理的,又有哪些是过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臃肿的人员体制造成的,这一切公众更无从知晓。
在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天然气价格,包括其它一些能源价格,确应在逐步市场化的情况下与国际接轨。但还应当看到,这个走向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国内经济体制逐渐转变并与世界经济运行日趋同步的过程。这就要求市场与国际接轨,不但要在价格方面有所体现,更重要的还是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上有突破性的转变。如果只在价格方面有所体现,在能源行业体制改革上却没有动作,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垄断行业利润与加重公众的经济负担,无法推动市场机制在能源市场起到应有的资源配置作用。
不可否认,天然气是种特殊商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也往往处在两难境地。但也正因为如此,更需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全面考虑,一方面要根据市场来调整油、气价格,同时推进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认真维护社会公平。否则,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遭到的质疑之声有可能越来越激烈。
也许,从长远看,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快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实现价格市场化,真实反映国内油品需求状况。这也许需要时间,当前可以做的是,使能源定价的决策过程透明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然气该不该涨价不是问题的核心。关键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改革,理顺关系。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