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销售是眼镜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二十元的树脂镜片,眼镜店贴个牌就能卖到80至600元不等,平价眼镜店也难逃这一潜规则。
贴牌销售成暴利 平价眼镜真能平价吗
北京首家平价眼镜超市——大场面眼镜超市在京开业月余,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纷至沓来,也招徕了供货商威胁撤柜、同行恶意收购、店面被砸等麻烦。 记者采访发现,眼镜行业有太多的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雾里看花。业内人士也对其低价位提出质疑,认为平价超市的眼镜与品牌店不具可比性,价格低是因为产品不知名。好的品牌做工考究,价格自然要高多了。
1 平价眼镜店生意兴隆
11月10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的大场面眼镜店。一进门,就看见一张标有直通价和当前市场价的价目表。低价是其最大的诱惑。该店商品的价格仅为市场价的1/3,有的商品甚至是1/5,如一款保丽来墨镜,市价为498元,这里仅售228元;一款花花公子的眼镜架,市价为840元,这里只要450元。
记者发现,虽然不是周末,但前来选购眼镜的人络绎不绝。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10多岁的孩子,将本来相对宽敞的店面挤得满满当当。而距大场面不远的宝岛眼镜店却格外冷清,半个小时也没来一个人。大冷天里,销售人员大敞店门,出门迎客。
大场面眼镜连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敬力告诉记者,在平价超市的刺激下,附近的爱眼眼镜店已开始了七折优惠的活动。事实上,来大场面眼镜店选购眼镜的消费者很多都是慕名而来。“我自己虽然不带眼镜,但听说这里便宜,就来帮朋友、家人看看。”一位来自朝阳区的消费者告诉记者。网上搜索发现,询问大场面眼镜店有关情况的帖子也很多。
记者获悉,大场面眼镜店在开业两周时,曾接到“保圣”和“保丽来”两个品牌供货商的撤柜通知,要求“大场面”必须马上提价销售,否则将派人来京回购所有产品,并声明断货旨在“遵循行规,保持眼镜市场价格秩序”。
对此,王敬力说:“我们不仅有自己的眼镜生产厂家,还有合作伙伴,因此不怕被断货。我们还准备12月25日之前,在崇文门、朝阳路、交大再开3家连锁店。”记者在大场面眼镜店采访时,正赶上不少求职者前来应聘。
2 档次高低商家说了算
目前,眼镜市场的蛋糕主要由3方分食:眼镜连锁店、零散小店、各大医院的配镜机构。其中,知名品牌连锁眼镜店常采用旺街旺铺的开店形式,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柜台服务,造成租金成本高昂,商家只有售卖高价位的眼镜才能获利;成熟的大眼镜公司,因其有固定的货源,靠大品牌维持垄断利润;一些代销的小型眼镜店出于成本考虑,只能从二三级批发商手中进货,层层“加码”后高价卖到消费者手中。
记者了解到,眼镜直通车一改传统眼镜店的经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实行直销经营。把店铺搬到楼上后,租金更便宜,因此有了更大的让利空间。大场面眼镜连锁服务公司的王总告诉记者,大场面眼镜店在西屋国际大楼的二层,租金为4元/平方米/天。附近的宝岛眼镜店由于是底商,大约在7元/平方米/天。另据了解,潘家园眼镜摊位的租金大约是8元/平方米/天。面对外界“卖得便宜,是因为产品处于低端”的质疑,王总回应说:“什么是高端产品?只要质量好、做工精就是好产品。事实上,眼镜生产商并不能决定产品是高端还是低端,关键看经销商、零售商如何推介产品,这直接决定了眼镜的档次。”王敬力告诉记者。
3 贴上牌价格打滚往上翻番
随后,记者记下了大场面眼镜店几款眼镜的名称、价位,并来到位于潘家园的北京眼镜城。对比后很快发现,除博士伦、保丽来等少数品牌有一定可比性外,其他产品很难进一步比较。林立于此的眼镜店虽品牌众多,却鲜有交叉重合。更严重的是,眼镜的性能和定价均不透明,随意性很大。“店主说是韩国进口、日本制造的,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人家不是呢?就是你看出来了,人家也会说是用国外技术生产的。”一位正准备购买眼镜的消费者颇有怨言。
“市场上虽然有成千上万个眼镜品牌,但眼镜厂商的数量却远没有这么多,很多厂商生产的同一款眼镜却被贴上了不同的牌子卖,为的就是避免同牌价格对比,维持高价。”一位眼镜零售商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而同样的产品在传统眼镜店卖一个牌子,在平价眼镜店换个标识,价格却差了好几倍,这已经成为不少眼镜厂商与平价眼镜店合作的迂回战术。”大场面眼镜连锁服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斌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眼镜跟药品是一样的,虽然同质、同材、同款式,但为了销售环节或者为了竞争的需要,可能会取不同的牌子。
记者在北京眼镜城采访时,除看到各种式样包装的镜片之外,还看到许多白包装的眼镜片。原来,北京许多眼镜店都是从这里进“白包装”的镜片,眼镜公司买来后会把自己注册的包装和品牌换上。像一般国产的树脂镜片出厂价在3至10元,进口的树脂镜片在10至20元,进眼镜店就能卖到80至600元不等,如果贴上各类名牌,价钱卖得就更高。此外,一些眼镜店还打出了“免费验光、立等可取”的招牌来吸引消费者,把验光的服务成本和机器的折旧算到眼镜的价格中,让消费者根本无法通过现在的价格去判断一副眼镜的实际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到,消费者普遍认为眼镜行业有太多的信息不透明,眼镜的折射率、品牌的可信度、售后服务大都靠商家嘴说。
的确,眼镜业九龙治水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监管眼镜产品的质量问题,只是对眼镜生产领域进行监督,却管不了眼镜产品的流通;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眼镜企业的注册登记,只对眼镜流通领域有执法权,只受理假冒伪劣投诉。中国眼镜协会则是眼镜行业的民间组织,主要组织行业推介和服务活动,没有执法权限,这就难免造成监管真空。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相关制度、标准和职责,以加强眼镜行业监管。
《市场报》 (2006-11-15 第02版)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