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情形下,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成为普通居民的奢望,而半年多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似乎收效甚微。对此,有些专家质疑目前从供给方面进行调控的方式,认为也须从需求入手。
    其实,房产具有双重属性。从投资属性来讲,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流动资金宽裕,城市化进程加块,以及土地资源稀缺等等因素下,房价持续高企有着合理的需求支撑。但房地产还具有必需品以及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事实上,在涉及千百万老百姓安家乐业的的问题上,仍需要政府施以援手,运用行政手段构建一个社会保障体系。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讲,“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政府提出了构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思想。应该说思路完全正确,但遗憾的是,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其中,作为社会住房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廉租房,早在1998年就已经被有关部门提了出来,但直至今日,仍有很大一部分城市对此无动于衷,即使是已经落实相关政策的城市也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究其原因,无非是建设廉租房吃力不讨好,甚至有可能影响政绩。首先是建设廉租房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住房保障目前并没有纳入公共财政;其次是,加大供应廉租房供应,将迫使房价下行,影响GDP的增速,从而影响政绩。此外,廉租房政策被架空的原因还在于其自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住房档案和收入信息系统不健全,无法准确界定住房保障对象;由于住房保障制度的退出机制不完善或难于执行,一旦享受了经济适用房或实物配租形式的廉租房,就形成了既得利益,造成福利固化等。
    但大力发展廉租房确实有其重要意义。建设以廉租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可以区隔出一个带有政府管理型的市场,这个市场的目标不是实现充分竞争,而是要达到提供普通人住房的政策性目标。而这个市场之外的货币因素导致的房价涨跌丝毫不会影响到普通住房的供给以及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
    从接近决策层的相关人员最近的公开表态来看,主管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包括廉租房的范围要不要扩大,推出机制如何完善,经济适用房到底能不能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等等。(周荣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