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东北的政府官员们曾为破解“新东北现象”着实大伤过脑筋。如今随着粮食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玉米经济,使东北玉米的黄金种植带变成玉米的黄金经济带已成为吉林农业产业化的一个亮点。
就在东北人争相大上玉米加工项目之时,有关专家指出,玉米加工业将危机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遭遇原材料短缺新症结,并把这一信息传递给中央相关决策部门。 由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以吉林省为代表的玉米加工业将遭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质疑。
事情恰恰相反。前不久,中央一位高层官员对以吉林省为代表的玉米经济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评价说,玉米经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伟大创举,它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这一“发现”不仅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玉米主产区,特别是吉林省走出卖粮难困境,而且为稳定粮食价格,破解“三农”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同时,还促进了吉林老工业基地由农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转变,并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引擎。玉米经济不仅不会危机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还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那么,何谓玉米经济?为什么说玉米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就此,吉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刘仁柱日前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刘仁柱告诉记者,所谓玉米经济,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按照玉米的经济属性,把玉米作为可再生生物资源,在种植、营销和加工转化全面创新的基础上,用工业化思维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形成玉米产业经济。通过工业加工和畜牧业过腹转化来消费玉米,在动态中保护玉米的生产能力。
“玉米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力极强,不亚于汽车、房地产。因此说,做大玉米经济,势在必行。”刘仁柱认为,发展玉米经济,东北得天独厚。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从地域上看,东北、特别是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大面积种植玉米是大自然赐予的资源禀赋,是不可多得的地域优势。从生产成本上看,目前每公斤玉米的物化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市场价格相比,仍有一定的获利空间。从产品质量看,都是非转基因产品,特别是经过人工晾晒的活性玉米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所以应把玉米产业作为一张“王牌”去打。
其次,新形势下玉米作为粮食类作物中的综合利用之王,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还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一身三任”,用途极为广泛。玉米作为工业原料或饲料,每加工转化一次都增加了附加值,对工业、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一般都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70%-80%,加工业产值一般超过农业产值的1-2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也说明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第三,新的历史条件下玉米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玉米作为一种农产品,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从吉林省的情况看,玉米生产目前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粮食生产,主要是来源于玉米。同时,玉米加工业和饲料业的发展,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而且为地方财政增收提供了大量税源。如吉林德大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转化玉米75万吨,上缴国家税收9000多万元,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的劳动力达15万人。从这个角度讲,抓好玉米经济,对玉米主产区加快富民强省步伐、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我国是人口大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做到藏粮于土,玉米平时可以作为加工原料和饲料,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又可以转化为粮食,保证国家安全。当然,在发展玉米经济思路中,稳定生产能力是前提,否则玉米加工转化也就失去了基础;搞好加工转化是关键,是搞活玉米经济的核心;提高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目标,是发展玉米经济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