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WTO过渡期将于今年12月11日结束。作为开放的重要一环,同时由于所负载的敏感和特殊含义,金融业的开放一直是争论最多的领域。尽管如此,开放将如期而至。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发布之际,《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推出“寻找中国的金融开放边界”系列重点报道,将集决策者、学界和本报合力,全面跟踪、记录和解读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现状,探讨中国的“金融开放边界”,以期寻求在开放格局下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之道、中国宏观金融的改革之道和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的审慎安全之道。
在过去的28年,中国经济一直运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轨道上。在过去10年,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一是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进入中国金融观察
那么,后WTO时期,中国金融开放的路线图又将如何?
路线图之一:银行业开放
从目前来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随着银行改制上市的逐步深入,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日渐完善,对市场绩效和风险日趋敏感。二是随着外资银行的准入,部分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不断参股中资银行,并在改善中资银行的管理、技术平台和产品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外资银行的在华分支机构不断扩张,业务范围随之扩大,中外资机构之间竞争与合作加深。三是东南沿海的一二线城市以及这些城市中的优秀企业和个人高端客户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四是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越发成为焦点问题。
要勾勒银行改革的路线图比较困难。后WTO时期外资银行虽然获得了个人业务的巨大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会面临两税合并以及本土注册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中资银行尽管在零售金融方面面临竞争压力,但同时也面临混业经营、国际化拓展等更多的机遇。因此,要衡量中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态势相当困难。即便在最敏感的零售金融领域,由于外资分行本土注册之后面临董事会、注册资金和贷款集中度要求等诸多调整,因此相信以公司金融为主的外资银行未必会迅速注册为本土银行。即便是觊觎国内广阔零售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也可能对中资银行目前在个人业务中的沉重的政策性负担缺乏足够认识。
因此,后WTO时期,中资银行仍然将继续主导国内银行业。
渐进地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均波幅,并允许银行和企业以保证金方式进行外汇交易,才是使做市商有更宽裕的自主定价空间、活跃人民币衍生品交易的根本措施
路线图之二:
金融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
近年来,跨国银行的经营出现了依托资本市场,银行经营零售化、规模化、国际化和混业化的趋势。国内金融机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向上述方向靠拢。尤其就混业趋势而言,以金融参控股为特点的混业经营已经在中国金融体系悄然涌动。后WTO时期,这种趋势会由于外资银行和投资银行在国内的不断扩张、渗透和兼并收购而日益激烈。
混业经营的创新必然要求监管框架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渐渐浮现的改革线路图是金融“超级监管者”的出台,这个金融“超级监管者”被称为金融协调委员会。期望它的出现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一是储备战略的制定,毕竟如何运用和管理储备需要比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当中的只字片语更完善的框架;二是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中的真空或者重叠地带的协调问题;三是针对特定区域、机构和企业的金融试点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四是国家金融安全机制的决策和构建等。如果考虑到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规模的不断扩张,那更有必要由金融“超级监管者”来处理在金融准入背后的复杂因素。但设立这样的金融“超级监管者”能否达成上述期望的监管效果,还有待事实的检验。
路线图之三:汇率改革
关于汇率改革的线路图,我们认为以下方面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一是赋予外汇市场一级做市商更宽裕的定价空间。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理论波动幅度为日均0.3%。如果实际运行中这个波幅不够或者导致了其他负面问题,例如可能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和询价制度难以取得显著效果,那么如此狭窄的政策带使银行难以设计出既能为客户灵活避险同时为自身谋得丰厚利润的人民币衍生产品,甚至银行也必须到境外交易才能满足自身的汇率避险需求。因此,渐进地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日均波幅,并允许银行和企业以保证金方式进行外汇交易,才是使做市商有更宽裕的自主定价空间、活跃人民币衍生品交易的根本措施。扩大日均波幅并不需要时间表,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准备,可以视汇市状况随时调整。
二是活跃外汇零售市场的发展。比较严格的外汇实需原则很大程度上使得企业难以灵活运用外汇交易工具避险或投资,也限制了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交易需求。因此,如果企业的外汇零售市场交易不跨境,就可以适当放松实需原则,也没有必要对零售市场的汇价波动、交易额度实施过于严格的管制。只有零售市场供求强劲,“藏汇于民”才能落地生根,也才能给更平衡的资本流动管理以及资本账户的基本可兑换进程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
路线图之四:储备管理
今年将是中国连续第三年单年储备增量超过2000亿美元。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势头有增无减。简单地推断,在2008年二季度外汇储备将超过1.5万亿美元,在2010年底则将突破2万亿美元。
那么,未来外汇储备管理的线路图何在?一是要界定适度储备规模。一些研究认为,到去年底,中国的适度外汇储备大致在6300亿~7000亿美元之间,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储备动态增长应当控制在每年GDP的2%左右。二是要创新富余储备管理机制。超出适度储备以外的外汇储备可以被称为富余储备。要让这些储备在引进战略物资、技术、人才以及国有金融机构改制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三是一定要形成外汇储备的安全预警机制。
目前看来,该机制至少应当考虑对应于以下八大因素:3个月的进口规模、100%的短期外债、25%的中长期外债、25%的外国在华直接投资余额、100%的外国在华证券投资、100%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已实现而未汇出的利润、25%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50%的央行票据余额。
路线图之五:
货币政策独立性
在汇率改革方面,需要更灵活的政策区间以及更宽裕的一级做市商定价权;在金融混业监管和储备战略制定方面,可能会浮现一个金融“超级监管者”;境内居民人民币业务的渐次开放,使得外资银行在华经营需要被纳入一个更注重国家金融安全的框架。这些可能都隐含着货币政策独立性进一步削弱、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向更高行政级别转移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甚至目前央行一边在结售汇市场释放基础货币以冲销过剩外汇,一边在银行间市场上释放央行票据以冲销基础货币的执行过程,难度也在日益加大。难度之一是央行资产的日益外币化和负债本币化,使得央行承受货币错配风险;难度之二是不断膨胀的央行票据。
在后WTO时期,金融竞争格局的重塑、日益市场化的银行体系、本外币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牵制,决定了这一阶段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遭遇相当严峻的考验。
路线图之六:汇金定位
中央汇金公司,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已掌握着中国金融的半壁江山。目前汇金参控股的金融机构包括中行、建行、工行、交行等银行,中银、中金、银河、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南方、华夏、华安等投行和券商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应该说,汇金的成功迄今为止仍然是破釜沉舟的偶然,对3家国有银行的注资之所以成功,在于汇金把握了在人民币业务完全对外开放之前完成对这3家银行改制上市的有利时机。对券商的注资救助更是偶然,在股权分置之前,券商已经整体连续亏损4年,百余家券商的净资本只有四五百亿元,汇金的介入纯粹是为了避免将再贷款直接注入券商的权宜之计,而到了目前行情下则变成明智的投资。
后WTO时期,汇金本身的改革不可能不影响中国金融业的版图。第一,目前汇金一没有透明的公司章程、治理结构和基本财务信息,实际事务基本集中在原央行官员手中;第二,汇金没有派出董事的透明筛选标准,董事在银行和券商董事会中的地位也不稳固;第三,汇金似乎不能根本解决改制银行和券商中党委会远远活跃于董事会的基本现实;第四,汇金也难以充分行使其出资人的权利,恐怕也难以承担相应义务,例如出资人权利中最基本的人事权显然不在汇金手中。
因此,汇金作为一种临时的制度安排,迄今是非常成功的,但汇金需要证明其自身模式的可置信问题和可持续问题。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https://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