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过渡期将于今年12月11日结束,金融业的开放一直是争论最多的领域。中国保险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一环,中国保险业将如何应对?搜狐财经特别邀请我国著名保险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以及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志男做客,就当前保险业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我们知道发改委在9号发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5年,外资可以提高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比例,但是不能控股,这就意味者入世五年过渡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金融业又获得五年调整期,在保险业保险公司坚持多方控股前提下引入国外投资者,允许有条件的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引入外资,郝老师怎么看?
郝演苏:从中国保险市场来看,目前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实际上100%拥有这样的股份。 在外资参股中国的保险公司一个是合资方式,合资方式大概有49%、50%的概念,同时还有外资参股中国很大的保险,比如像平安集团,汇丰是平安集团第一大股东。从股份结构来看,本国资本占比重很大,如果按照单一股本来看,就是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来看,在中国保险市场中有很多外资已经成为内资公司第一大股东,像新华人寿,太平洋,我们国家规定中外合资比例的限制是25%的上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保险业开放的节奏和步伐还是蛮快了,超过了银行的情况。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政府允许打开中外寿险公司中外合资的限制,就会出现外资股东通过收购中方合作伙伴的股份的形式变成独资,这种情况下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个人认为目前限制有条件的国内保险公司引用外资,在中国保险业做得是相对比较好的。从目前政府的立场来看,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国有资本控股的,外资进入这个系统控股有难度,但是股份公司方面没有多大的障碍,只不过是时间的概念。(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