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中小投资者应更加关注指数成份股和蓝筹股
专家认为,将于明年初推出的股指期货“双边市”做空功能和杠杆效应,必然会改变证券现货市场的生态和交易行为。中小投资者应把投资方向更集中于指数成份股和蓝筹股,对逐步被边缘化的绩差股、问题股应更加谨慎。
专家预计,股指期货将加剧现货市场的两极分化,同时,期货的助涨助跌效应将加快现货市场调整的速度,这是市场效率提高的表现,但也可能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当判断股市处于高位运行时,中小投资者应保持特别的警惕,当具体操作与市场趋势逆反时应更迅速地止损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小投资者还应对期货合约到期日前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有充分的理解。
市场自我调整速度加快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从长期看,股指期货对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并会促使市场投资行为更趋理性,但受其影响,市场中短期的走势特别是一些特定时段的走势会表现出新的特征。
上证所研究中心总监胡汝银表示,股指期货带来的套利交易或对冲交易,都主要涉及指数成份股中权重较大、流动性强、同指数相关性较高的股票,而不是现货市场所有股票。因此,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并持续运行,证券现货市场个股两极分化的现象将更为加剧,权重蓝筹股将更受机构关注,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而非成份股公司特别是绩差公司的流动性将更趋减弱,被逐步边缘化。这是投资者特别是散户投资者现在就必须加以关注的趋势。
据对境外市场的分析,市场的长期走势最终仍然取决于总体基本面状况,股指期货只是一个外在因素。但在中短期走势中,股指期货确实具有“加速器”的效应,即在涨势中“助涨”,在跌势中“助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效率的提高。比如新经济泡沫破裂时,纳斯达克市场在一年内从五千点下跌到一千多点,从而使市场迅速在一个新的合理水平上运行;而中国市场则开始了长达近五年的漫漫熊途。
但这种市场自我纠正效率的提高也在特定时刻加剧了市场风险。申银万国分析师檀向球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散户投资者应该特别关注市场在高位运行时的风险,因为如果一旦开跌,其势头可能相当猛烈。
投资者间相互博弈加剧
申银万国分析师檀向球认为,国内股指期货开出后,其主要投资者有三类:第一类是大机构,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公司这样的资金,以投资现货市场为主,但会在期货市场做避险操作,以规避股指期货推出后“双边市”的风险;第二类是直接买卖股指期货的投机者,主要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强、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机构,以私募基金为主,是市场上最活跃的份子;第三类是进行套利的投资者,其套利行为有助于消除市场的偏差,提高市场的效率。
在上述三类投资者中,第二类将是股指期货交易的主要提供者。在国外,这类投资者可能会提供交易量的50%以上。而在国内,预计很可能达到80%。檀向球的这一判断可以在香港市场上得到印证。据统计,1999年,香港市场上进行方向性投资的占74%,套期保值的交易占17.5%,其余8.5%是进行套利的交易。股指期货的高杠杆率以及快速交易的特点,非常符合投机交易者的口味,股指期货推出后,这类投资者可能明显增多。
除了上述三类投资者外,檀向球认为,不排除会有一些在现货市场上持仓量很大的机构,在期货市场上特别是期货交割期进行跨市场操纵交易,利用杠杆效应获得收益。这种行为并不容易监管,对监管当局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进行套利的投资者往往需要在到期日前集中冲销套利部位,从而在短时期里对现货市场集中造成庞大的买压或卖压,对股价产生暂时性的影响,形成所谓“到期日效应”,因此,现货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应该特别关注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前后现货市场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动,以免误判趋势。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