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不赚钱成为近期困扰投资者的最大问题,数据直接反映出这种痛苦,根据统计,近一个月以来超越指数涨幅的个股仅占4%,而71%的个股是下跌的。那么反过来我们不禁要问,指标股造就的牛市还能够称为牛市吗?为数很少的股票上涨是否代表着牛市的含义?结构性分化达到极端之后会不会应该有修正?
结构性分化的合理与不合理
上证综指自从站上1800点之后就开始了指标股的表演,而且比较极端地集中在几个指标股身上,这是由几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从内在因素来看,是A股大盘蓝筹股当中优质企业重估的内在动因。从前被视为大块头的大市值蓝筹股从折价到溢价,反映出市场投资思路的转变,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投资者结构变化驱动了这种转变,大市值大块头从被忽略和抛弃到被珍爱,就反映了这种大资金的需求。从这一点来看,未来这种蓝筹股溢价的趋势将延续和加强,大市值蓝筹得到机构资金的认可和追捧会持久下去,这一现象不容忽视,选股思路也必须跟上。笔者并不认为这种大市值指标股被追捧是归因于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客观原因,虽然这一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一定的促动作用,但本质上还是机构资金投资思路的折射和大市值股票得到溢价的肯定。
从外部因素来看,比较大的促动力量来自于香港。香港国企股当中银行股的独立行情非常惹眼,H-A的价差直接带来的比价效应给予了A股银行股相应的刺激,这一外部因素的作用给近期市场注入了强劲的上升动力。
接下来笔者想讨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大盘蓝筹股溢价是未来的趋势,从该角度来看,市场近期的追捧是合理的。但是,在指标股上涨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其他绩优股和蓝筹股的下跌,同样的估值标准为什么不能被采纳和套用?涨跌的矛盾合理吗?
非大市值股有补涨冲动
4%和71%的对比,告诉我们的事实就是71%当中应该有被错杀的绩优股。市场之所以表现出相当的极端,是因为投资者心态比较浮躁所致,即便是绩优股也忍受不了不涨的煎熬,而较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看到指数到达2000点之后比较慌乱,急于兑现获利,导致对绩优蓝筹股的抛售丝毫不吝惜。
那么,反过来思考就不难发现,市场这种表现造就了相当的机会。对于金融、地产股的长线看好和短期内透支业绩的矛盾,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清醒认识,股价的结构对比不会这么简单和直白,短线银行股的风险比较明显。除了银行股之外的其他蓝筹股并非一钱不值,按兵不动并不代表其不具备长线的增长潜力,市盈率低于15倍、年增长率保持在20%的蓝筹股,如电力、交通运输、机械等行业中不乏很多这样的品种。这些品种不被追捧不在于其基本面不好,而是市场急于追求短线利润的缘故,而身在其中的机构投资者是抱着长线持有的态度来对待这类品种的,长线看好对其股价将构成支撑。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纠正这种估值的偏差?笔者认为,近阶段不成问题。长线来看,人民币升值效应下吸引的资金是毋庸置疑的,短期内央行也不可能再度出手收紧流动性,年底之前这种资金面宽松的格局不会改变,只要管理层IPO的速度保持均衡,市场资金的冲动就会比较突出,这就给予了被错杀蓝筹纠错的支持和动力。
抛开指数深挖个股
上证综指的“失真”,笔者理解为指标股领头打开了上升空间,而估值合理化的客观需求将拉动被低估的蓝筹板块,而这种上扬反映在盘面上就是上证综指在2000点附近盘整或小幅回落,而一直在箱体徘徊的深综指将有补涨,缓和指标股和其他蓝筹股之间的矛盾。因此,深综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判断大盘的参考对象。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抛开指数挖掘个股基本面,市盈率低而且有成长性保障的错杀蓝筹有望得到重新绽放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