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石化集团在北京召开“清理整顿对外投资和多种经营工作会议”。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陈同海(陈同海新闻)在会上指出,各地分公司必须服从做大、做强主业的战略目标,坚决从非主业业务中退出。
陈同海说,清理整顿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及结构战略性调整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央要求,国有经济必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
他说,目前中石化的资产总量、经营规模已经进入国际大公司行列,但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去枝强干,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主业的发展,真正把中国石化做强做大,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按照该集团总体部署,各地分公司清理整顿工作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根据介绍,清理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涉及到既得者的利益。通常情况下,各分公司的负责人都在对外经营中兼任着重要职务,清理工作一定会动摇部分人的利益;第二,涉足公司太多。作为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石化现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按照最保守估计,每家分公司在5个企业中进行过投资,全国就有数百家民营企业受到牵连,退出工作的进度难以估量。
中石化“清理门户”背景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中石化集团各地分局急剧扩张。在当时的情况下,发展多种经营在为安置职工家属、方便职工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中石化集团按照国家提出的“主辅分离”原则,开始实施改制分流。累计向国家上报了3批改制分流方案,涉及改制单位811家。同时,实施退出宾馆、电信等非核心业务的改革。
2005年10月,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预示着国企撤资热潮即将到来。
2005年12月,中石化集团成立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职责是“有选择地发展增量业务;集中处理好有关资产、退出有关业务等。”
2006年7月5日,中石化集团宣布,开始着手清理整顿领导人员在各种子公司或者协会的不规范兼职和收取规定外收入,此举为清理对外投资消除了人为因素的障碍。
2006年11月22日,中石化集团宣布,必须在两到三年内完成清理整顿对外投资和多种经营工作。自此,国企撤资热潮宣告启动。(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雁争)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