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私人股本集团KKR延揽熟悉亚洲市场的汇丰前董事长庞约翰爵士加盟,担任高级顾问一职,此前,我国实业界的“大佬”级人物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田溯宁(田溯宁新闻,田溯宁说吧)已相继加盟该集团。 以上举措表明该集团对拓展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业务的特别兴趣。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背后出现了国外私人股权投资的身影,如无锡尚德、百度等企业在海外上市,均是在国际私人股权资本的“培育”下发展壮大起来。
私人股本如此火热,它是否正在改变中国经济的发展动态?在昨日的“中国论坛”上,来自各国的私人股权投资专家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政府:接受还是拒绝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
DLA Piper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中国投资项目负责人李大诚说,“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外来私人股本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政府是接受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李大诚表示中国政府尤其希望更多的外国私人股本进入西部和农村地区,并对此采取积极鼓励态度。
但资金的来源以及投向则是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焦点所在。此前,备受瞩目的凯雷并购徐工案被认为是政府关注控制权的代表。
2005年10月,徐工集团与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凯雷徐工将持有徐工机械85%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徐工科技。此举引起了我国市场的强烈反响,有些人士认为外来私人股本意图控制中国企业。商务部为凯雷并购徐工案安排专场“听证会”,此举也表明了政府加大介入力度的态度。凯雷徐工的持股比例最终由期望中的85%下降到50%。
对此,堪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叶家淇认为,中国政府会更加在意敏感领域,以及外资是否拥有控制权。叶家淇认为大多数国外私人股本更在意参与成长型的中国公司,为发展做出融资,“要求掌握控制权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机会在哪里
2001年、2002年,中国私人股本的年交易量约300万—400万美元,到今年该数据已经超过1500万美元,虽然绝对数额还不足以引人注目,但成长规模却是显著的。拥有如此大发展前景的私人股本究竟该流向何方呢?
叶家淇说:“我们认为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项目估值过高,成长空间有限。其实中国中西部地区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聚网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国平同时认为,私人股本很愿意关注中国西部和农村地区,但在寻找合适项目时却遇到了困难。“说服中国企业引进私人股本其实并不容易,中国的一些企业更愿意直接做债务人,而不愿吸收私人股本。”
对于私人股本的流向领域,杨国平同时认为,有很多的领域可以投资,并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本开始关注零售业、医药、生命科学、经济型酒店等等新的领域。
退出机制何在
IPO无疑是非常有诱惑的一个途径,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陈镇洪表示,统计数据显示多数企业的IPO能带来3-7倍的收益回报,有些业绩优良的企业比如YAHOO,甚至有10-15倍的收益。
但是,杨国平表示,“其实很多的私人股本不喜欢IPO,因为上市的收益过程太漫长,同时上市之后还面临一个锁定期问题。”
在杨国平看来,IPO不是私人股本退出的唯一出路。“我们可以选择卖掉一半股份。”
但参与讨论的专家还是一致呼吁中国的监管部门应当制定更加透明的规则,明确私人股权投资的定位,逐步建立私人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