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的英国创造“乌托邦”这个词的时候,没有料想到在后世,它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即便是到了公元21世纪,一些无奈高房价的中国普通购房者,也还在谋划一个具有这类原始冲动的行动———个人合作集资建房。撇开开发商单干的、看似伟大的计划,从2004年随着房价飙涨风起云涌。直到这一周,因为一个温州团体的首次拿地成功,再次点燃了所谓希望的火种。
姑且不论集资建房在拿地后的各种开发风险和法律风险,单就是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化大生产的年代,万科这样的开发商已经在宣扬“像生产轿车一样造房子”的房地产业工厂化、流水线思路的今天。一下子倒退回刀耕火种的年代,全部“手把手”去垒墙造房,真的是不可回避的合理的选择么?真的能造出便宜的房子么?
我想,这些对此类活动的质疑,不会就此止息。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乌托邦之类空想的不可行和我们自身的怀疑论,就去指责那些创造者的无知或者幼稚。自莫尔以来,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欧文、傅立叶和圣西门等人的空想共产主义……,它们或假托于异邦,或设想于未来,但都是由此时此地的客观背景促动的。
那么,这些个人合作集资建房者的“不得不”的缘由,到底在哪里?
答案很简单:房价的飙涨、开发商的暴利、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或者逆作为……甚至一些主管部门,也是在各自出招。“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提高一倍将导致房价上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上涨将在10%左右。”日前,有专家这样预测。尽管,国土资源部的负责人明确指出,这一提升不会对房价产生影响。
这则报道,肯定又会让很多满怀期待的购房者唏嘘不已。或许,又有几人不得不转投集资建房的怀抱。
19世纪初,雨果说,“今天的乌托邦就是明天的现实”,如果说这确实表明了当时人们的巨大信心和乐观情绪的话;那么一百年后,路特说,“进步就是乌托邦的实现”时,已经可以嗅到反讽和无奈的意味了。(柯鹏)
(责任编辑:王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