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朝格 北京报道
    日前,包括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在内的国有银行,以及民生银行(行情,论坛)、南京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都相继恢复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 曾经一度因骗贷、赖账事件而暂停的个人信用贷款业务迎来了“第二春”。
    业内专家预测,由于眼下国内整体流动性过剩,银行急于寻找资金出口,因此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会不断吸引其他商业银行进入,这必将使银行个贷业务的竞争进一步升级。而我国的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因此商业银行对于个贷业务要引起足够警惕,避免重蹈覆辙。
    银行竞相恢复个贷业务
    种种迹象显示,尽管个人信用贷款并不是一项创新业务,但其走向“前台”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当前,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个人信用状况有所好转,因此我们准备伺机做大这块业务。”南京商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几天该行新推出的免担保个人信贷一经面市,就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
    无独有偶,交通银行针对世界500强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主任医师、高校讲师等高端优质客户也推出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交行私金部一位人士表示,由于眼下银行的资金相当充裕,必须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寻求相应的资金出口,为此他们把个人消费贷款的客户分为高端客户、优质客户、基本客户、一般客户4个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行情,论坛)个金部副总经理郭超对此颇有同感。在他看来,创新并不一定要去开发新的业务,其实有些“冰封多年”的老业务照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几年前,因个别省市发生了多起客户骗贷或赖账不还的事件,包括工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叫停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即便个别银行还保留此项业务,但都提高了办理门槛并降低了贷款额度,使得该业务形同虚设。”郭超表示,随着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的启用,情形已大不一样,他相信过不了多久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恢复这项业务。
    记者了解到,中行、建行、民生银行(行情,论坛)也都推出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其最高贷款额度大致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几乎都是面对收入稳定的高端人群,如公务员、高校教授、医院主治医师、金融白领、外企高管等。
    须建立信用监测体系和惩戒机制
    尽管目前国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各商业银行如果“一哄而起”争夺个人信用贷款业务市场,则很可能重蹈往日覆辙。
    郭超分析,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操作,与各银行今年以来主推的个人循环贷款业务类似,但循环贷款一般须以住房或存单、国债等作为抵押,而个人信用贷款则无须抵押,因此其风险不可小视,商业银行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国研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表示,如果商业银行盲目追求扩大贷款规模,不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客户骗贷或赖账不还等事件将可能重演。
    那么该如何防范风险呢?夏斌认为,应建立起贷款人的信用监测体系和惩戒机制。具体来说,银行应全面掌握借款人的家庭资信情况,并建立起信用状况的交换网络,加强对贷款的定期或不定期跟踪监控,掌握借款人动态。
    此外还需加大违约惩戒力度,银行在借贷合同中要与借款人就违约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约定,对拖欠贷款不还、不主动向贷款金融机构提供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的借款人,可将其姓名、身份证号码及违约行为公开曝光,对不守信用的借款人信息,要记录在案,纳入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