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同时发行13只新基金、两天之内募集百亿份额,这样的现象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了。
据悉,最近中国证监会开始对新基金发行节奏进行控制,其原因是:一方面,打着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型基金受到投资者更疯狂的追捧,新基金日销售规模不断创新高,新增资金的不断入场推动股指在2000点之上继续攀升,市场出现短期虚热,基金经理放松了对风险的控制。 进入沙龙向基金专家提问>>>
另一方面,由于新基金频繁发行,不少基金公司人员储备和配套措施赶不上基金发行的速度,基金管理隐藏着风险,所以控制新基金发行节奏就显得十分必要。
控制基金新发
“公司9月份上报了产品,已经通过了答辩,但到目前仍没有获得批文。”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说,“而今年10月份,最多时出现过13只新基金同时在发的壮观景象,而现在是十几家公司都在排队等待产品过会。”
与其持有同样观点的是今年成立的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他透露,早在8月份就上报了第一只产品并顺利通过了答辩,但现在还在等候批文。
这些人士分析认为,新基金发行受到控制,部分原因缘于目前基金销售规模异常火爆且无法预期。2006年上半年在大盘大幅上扬的带动下,股票型基金上半年平均累计净值增长率近60%,这导致了下半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
今年5月份,广发策略优选创造了7天销售184亿元的奇迹,之后易方达(易方达新闻,易方达说吧)价值精选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了117.91亿份的首发规模,9月份,上投摩根(上投摩根新闻,上投摩根说吧)成长先锋创造了两天内销售了55亿份额、平均日销售规模超过20亿份。
销售纪录很快在11月份被打破,11月10日开始销售的南方绩优成长基金两日内销售规模达到125亿份,之后发行的华夏优势增长基金两日之内规模超过140亿份,两只基金平均日销售规模都超过60亿份。
热销背后是一般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理念的认同。今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取得了近60%的投资收益率,基金开始将其作为重点投资品种,其中散户成为认购主力,例如南方绩优成长基金有98%的认购额来自散户。
投资者还受市场走势和单个基金公司历史业绩的影响,“基金发行的最好时期往往在市场行情上涨时,比如在今年5月之前和10月之后,一些刚进入市场的基金公司也能取得较好的首发规模。”鹏华基金(鹏华基金新闻,鹏华基金说吧)的人士分析。
而当市场处于调整阶段,“基金公司的历史业绩成为新基金是否发行成功的主要因素。”中信证券研究部胡浩在报告中指出。
潜在风险
基金发行“大跃进”背后,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
2006年第三季度,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11月24日新发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过900亿份。
新发基金不断入市,由于公募基金在投资方向趋同,推动原有基金重仓股价格不断虚涨,“最近大盘股成为新基金重点购买的品种,如果新基金不持有这些股票,则可能在股指上涨中踏空,所以新基金都会拿出20%的仓位买入大盘蓝筹股。”一位基金经理说,“但大盘股的估值也已经偏高。”
在新基金争抢大盘蓝筹,推动股指迅速迈过2000点并向2100点靠近时,80%的股票在下跌,一些投资者抱怨股市进入非正常牛市状态。
此时,一些私募基金开始控制风险,“股指在2000点之上仍可能会上涨10%,但短期内存在较大的风险。”深圳同威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一些业内人士也担心,“虽然市场流动性过剩,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是从热钱和固定资产投资转移过来的,如果市场出现调整,这部分资金很快就会逃离。”
但部分基金经理们却陷入“流动性过剩”的盲目乐观中,开始放松风险控制意识。他们认为,经济增长、企业盈利以及资金充裕可以推动股指短期内持续上涨,在股市上涨2000点之后,华富基金(华富基金新闻,华富基金说吧)认为,“股指上涨势不可挡。”另一些基金则发出“股指仍会上涨30%”的明确信号。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其真实想法却是趁机扩张规模,“由于明年年初的行情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想趁着2006年年底前多圈点钱。”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坦言。由于证监会规定,必须在一只基金产品发行完才能上报下一只产品,所以业内的通行做法都是在上一只基金刚刚发完,就马上上报下一只产品,现在各家公司为了多募集资金,都在迎合市场需求推出高风险的产品。
基金业的浮躁还体现在投资者对投资基金收益率的苛求上,在2006年北京投资博览会上,一位投资者在银行柜台前说:“银行发行的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产品一年才10%多的收益率,而我购买基金则可以获得100%收益率。”
除了市场风险,基金公司跑马圈地也导致基金公司人员配置不足,一些快速扩张的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一位基金经理代管两只基金的现象。
“当市场陷入狂热中,动辄可能就发行百亿基金,但市场一旦不好,不但会打击市场,还会打击整个行业,基金公司也可能会再次陷入百亿基金的僵局。”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群航说,他的建议是,证监会出于风险考虑也应该暂缓产品发行。 (责任编辑:刘雪峰) |